五育融合下的写作教学:以“我的心爱之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五育融合下的写作教学:以“我的心爱之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我的心爱之物”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主题。这个看似简单的写作题目,却蕴含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在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下,语文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是一次次心灵的对话和成长的契机。
五育融合: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五育融合,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创新性的实践。例如,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小学探索了“小学语文+德育”“小学语文+智育”“小学语文+体育”“小学语文+美育”“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在体育与语文融合方面,教师选择“体育强国”主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体育的感悟与体验,写一篇有关传递体育精神的议论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写作教学: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指出,现阶段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多为学业问题、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和家庭成长环境等。而语文写作教学,恰恰能够在这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以“我的心爱之物”为例,这个写作主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它要求学生选择一件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物品,通过描述物品的特征和背后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次自我探索和情感释放的过程。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
- 认识自我:在描述心爱之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为什么这件物品对自己如此重要,这个思考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 表达情感:写作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渠道,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对于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 培养自信: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会极大地增强自信心。
- 学会感恩:很多学生会选择写家人送的礼物,这个过程也是在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教师引导:写作教学的关键
要让写作教学真正发挥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教师应保持民主平等的态度,用温和的语气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鼓励自由表达:不要过分强调写作的规范性,而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给予积极反馈: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师应多给予正面的评价,即使有不足之处,也要用委婉的方式提出。
组织分享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写作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设计有意义的写作主题:除了“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主题,还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题目,如“我的家庭故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等。
融合五育:写作教学的新方向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写作教学不应局限于语文课堂,而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例如,可以结合美术课,让学生先画出自己的心爱之物,再进行写作;可以结合音乐课,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写作;可以结合体育课,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运动的作文。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得到改善。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所说:“如何全面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价值,积极应对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寻求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总之,在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下,写作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师的精心引导,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信,发现自我,最终实现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