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应对春节前后呼吸道病毒感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应对春节前后呼吸道病毒感染?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2A08R7H00

春节将至,随着返乡与春运的大潮汹涌而至,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感染流行的风险也在悄然攀升。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强调做好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控和治疗至关重要,需结合当下情况优化防控与治疗策略。

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1,《通知》提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但总体流行强度低于上一个冬春流行季水平,流感已进入流行高峰期,短时间内可能仍将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强调做好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控和治疗至关重要,需结合当下情况优化防控与治疗策略。梳理近期我国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①我国正处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常见病毒包括流感病毒、新冠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防治形势仍较严峻。
②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的常态化防控,做好日常防护指导和健康监测。
③《通知》指出,需加强医疗保障的应对处置,加大流感抗病毒药、退热、止咳等常用药品的市场投放和储备,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存在多种病毒同时流行风险,加大防控和治疗难度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2周)数据显示2,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门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3%,同样不容小觑。多种病毒共同流行加大防控和治疗难度。
在未明确何种病毒感染时,临床药物选择面临巨大难题。例如,有些药物仅对流感病毒有效,但对其他病毒却无能为力。同时,部分患者出现混合感染情况(新冠与甲流混合感染率可达7.1%~48%3),增加重症及死亡风险(与仅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新冠、流感混合感染的患者需要呼吸机治疗的可能性增加4.14倍,病死率增加2.35倍4)。因此,在未明确病原体的情况下,选择广谱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
关注“一老一小”、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治疗需求
相较于成年人,老年人、儿童感染流感病毒的重症比例显著增高,死亡率更高。全球估计每年有291,243–645,832例与季节性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4.0-8.8/10万人),而≥65岁人群的死亡率则高达38.5/10万5-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流感流行季节,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超过40%,学龄期儿童的感染率超过30%7。5岁以下儿童在感染流感后,出现重症和住院的风险均较高。面对流感病毒感染,尽早接受恰当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重症。一旦发生重症,更应选择适合的药物,避免延误治疗。同时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多存在合并用药,这使得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
做好常用抗病毒药物的储备及发放工作
当前常用的流感治疗药物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和法维拉韦。三者作用机制不同,其中法维拉韦作用机制通过模拟三磷酸鸟苷(GTP)竞争性的抑制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诱发病毒致命突变,以获取更强的病毒杀伤力8-9。三者对于常见病毒的作用亦有差异,以法维拉韦为例,其不仅覆盖甲型、乙型流感,对新冠病毒、诺如病毒等也有疗效10-14。在临床用药时需尽可能区分感染病原体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此外,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流感病毒逐渐显示出耐药问题。目前常用药物中仅法维拉韦目前尚未发现耐药情况。
对于重症患者的使用,不同抗病毒方案也显示出来差异。有研究提示,法维拉韦联合奥司他韦比奥司他韦单药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5。
总 结
春节将至,返乡与春运的大潮汹涌而至,与此同时,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感染流行的风险也在悄然攀升。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需格外关注家中“一老一小”、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的防护与监测。严格落实抗病毒药物的储备及发放,根据患者特点及耐药情况选择恰当的抗病毒药物。

参考文献
1.https://www.gov.cn/zhengce/202412/content_6994459.htm?slb=true
2.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202501/t20250116_303895.html
3. Tang C Y, et al. influenza season[J]. Virology, 2022, 576: 105-110.
4. Swets MC, et al. Lancet. 2022;399(10334):1463-1464.
5. Iuliano AD,et al. Lancet. 2018 Mar 31;391(10127):1285-1300.
6. Li L,et al.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9;4(9):e473-e481.
7. 中华儿科杂志,2019,57(5):321-323.
8. Shiraki K , et 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0, 209:107512.
9. Furuta Y, et al. Proc Jpn Acad Ser B Phys Biol Sci. 2017;93(7):449-463.
10. Y Furuta, et al. Antiviral Res 2013; 100 (2): 446-54.
11. Shiraki K, et al. Pharmacol Ther. 2020 Feb 22:107512.
12. Takashita E, et al. Antiviral Res. 2016 Aug;132170-7.
13. Ujike M, et al. Emerg Infect Dis. 2011 Mar;17(3):470-479.
14. Uehara T, et al. J Infect Dis. 2020 Jan 14;221(3):346-355.
15. Wang Y, et al. J Infect Dis. 2020 Apr 27;221(10):1688-1698.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