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运新动向:90亿人次大迁徙,各地如何应对?
2025春运新动向:90亿人次大迁徙,各地如何应对?
2025年春运于1月14日正式开启,这场为期40天的“人口大迁徙”将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数字: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有望突破5.1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国家和地方层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春运的顺利进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全力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春运将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综合研判,今年春运呈现以下特点:
从总体规模看,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从出行结构看,自驾出行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从时空分布看,今年春节较往年偏早,春节前后将呈现学生、务工、探亲、旅游等四种客流叠加情况,集中度较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仍是客流主要集中区。
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9个春运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精心组织做好春运各项工作。元旦前,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召开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近日印发《关于全力做好2025年春运工作的意见》,对春运工作作出总体安排和动员部署。今年春运将突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最大限度满足客货运输需要。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将加强客流需求研判,合理制定运输方案,充分挖掘运输潜能,做好运力统筹调配和组织调度;统筹做好煤炭等重要能源物资、粮食等生活物资、节日商品、春耕备耕等物资的运输保障。
二是始终把安全作为春运工作重中之重。各部门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风险防范,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将加强设施设备隐患排查整治,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检查。公安等部门将结合冬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强化煤电油气等要素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煤电油气等要素综合协调,加强重要线路、重要枢纽综合能源保障。通信管理部门将做好通信设施防范恶劣天气及应急抢修工作。气象部门将强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将做好恶劣天气下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四是用心用情做好春运服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将强化道路疏堵保畅,加强自驾出行服务保障。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将努力改善旅客出行环境,持续优化售票服务,加强重点群体关心关爱。卫健部门将指导做好运输环境消杀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将积极为务工人员返乡返岗、旅客出行提供暖心服务。
地方层面:多措并举,护航春运
各地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都加强了高速公路保通保畅工作。北京将在28个服务区投入481个充电桩和637个充电车位,实现全市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备全覆盖。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500个充电桩,实现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100%。河北预计春运期间路网流量将长时间处于较为饱和的状态,节前车流集中在出京、出市区方向,节日期间前往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旅游城市的公路将出现高峰。
长三角地区则重点关注易拥堵收费站与路段的疏堵保畅工作。例如,吴庄收费站设置“潮汐车道”,可根据流量动态调整12个入口与24个出口的车流方向,缓解拥堵压力。沪杭高速加大电子巡查和人工巡查的频率,设置事故快处点14处,实现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
粤港澳大湾区则在新能源服务和智能管控方面发力。广东首个“近零碳”新能源特色服务区址山服务区正式运营,配备42个充电桩车位,其中6个480kW超充车位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为车辆补充电能。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能够基于交通流的多元数据,针对可能出现的车流高峰、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场景进行车流预测,实施相应的管控策略。
成渝地区则在新能源充电设施布局和高速服务区服务创新方面下功夫。四川高速上的多个服务区开展“一站式服务”,联合高速公安、交通执法、保险公司等单位,整合车辆救援、车辆保险、路产赔偿等多个服务功能。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过海问题,琼州海峡投入两艘专用运输船,高峰期每天可保障3500辆新能源汽车过海。
春节假期:流量预测与出行建议
根据重庆市的预测,春运期间(1月14日至2月22日),重庆市路网车流量较平日大幅上涨。预计路网总车流量约5598万辆次,日均139.96万辆次,同比上涨0.5%,较平日上涨57.1%。同时,重庆市高速公路路网流量将呈现“四个阶段”的总体态势。
第一阶段(1月14日至1月27日),春运启动后人流、车流、物流加快加速,高速公路流量缓慢上升,预计在1月27日将迎来节前出行最高峰。
第二阶段(1月28日至2月4日),受除夕、初一大量市民在家团年影响,高速公路整体流量大幅下降,大年初一降至最低;初二至初七期间,随着大量市民自驾旅游、探亲访友,高速公路整体流量迅速上升,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第三阶段(2月5日至2月12日),春节后受部分市民提前返城复工影响,高速公路整体流量呈现小幅度上升后快速下降特点。
第四阶段(2月13日至2月22日),预计2月12日元宵节前后会出现一波短期小高峰,元宵节后大量市民开始返城复工,中小学生返校上学,高速公路整体流量呈现“波动起伏、逐步发散”态势。
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高速公路整体呈现高位运行状态,预计全路网车流量约1642万辆次,日均约205.3万辆次,同比上涨0.5%,较平日上涨130.0%。预计出入境日均车流量约37万辆次,其中入境日均车流量约19.2万辆次,出境日均车流量约17.8万辆次。
针对易堵时段和路段,公安交管部门提醒:
提前做好路线规划:出行前,请提前规划好路线并通过导航软件、交通广播或官方交通信息平台,详细了解途经路线的路况和交通管理等信息,特别是关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的实时流量情况。如遇服务区出现流量溢出、停车位饱和等情况,请勿在高速公路主线排队等待,选择前方或周边其他较为空旷的服务区进行休息和调整。此外,遇恶劣天气要关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关闭信息,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出行前请及时了解当地天气信息,并密切关注沿途天气状况,遇到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要谨记"降速、控距、亮尾",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滞留和安全隐患。
时刻谨记安全驾驶:高速公路行车,要保持安全车距和车速。自驾前往高寒地区,务必提前了解高海拔、冰雪路面安全驾驶知识。遇道路发生交通缓行时,请耐心等待,依次排队通行,切莫占用应急车道,以免影响救援车辆通过。通过急弯陡坡、长下坡等危险路段,以及农村、山区道路时,要减速慢行、谨慎驾驶。
2025年春运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迁徙,也是一次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重大考验。从国家到地方,从铁路到公路,从传统服务到智能管控,各方都在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温馨的出行体验。作为出行者,我们也应该合理规划行程,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共同营造一个平安、有序、和谐的春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