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自然博物馆:让每个孩子书包里装进一座博物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自然博物馆:让每个孩子书包里装进一座博物馆

引用
8
来源
1.
https://group.sstm.org.cn/article/78751812/32
2.
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301639
3.
https://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757740
4.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45145
5.
https://www.snhm.org.cn/jyhd/zrtsy.htm?id=1140
6.
https://group.sstm.org.cn/article/82073686/32
7.
https://www.nantong.gov.cn/ntsrmzf/bmyw/content/6969badc-d724-4359-a1c1-3f0b0938e4d6.html
8.
https://www.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438155

2024年11月,上海科技馆自然藏品进校园暨科创校长空间站“一平米博物馆”特别活动在松江四中初级中学举办。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洪萍、上海科技馆副馆长缪文靖、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松江区教育局局长陈小华以及来自科创校长空间站联盟校代表、“一平米博物馆”相关活动社团及松江区90多所学校校长师生代表、媒体代表300余人出席活动。

01

“一平米博物馆”:让博物馆走进校园

“一平米博物馆”是上海科技馆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政策要求而重点打造的教育品牌,其目的是让藏品“活”起来。项目发挥博物馆作为社会化大课堂的功能定位,以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为基石,深度融合中小学科学课标,利用校园现有空间,以“场景式、主题化”方式打造小、微、精的特色主题式展览。

自2024年4月30日启动以来,项目成功为松江区首批落地的14所中小学打造了涵盖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等为主题的展览14个,通过藏品展示、知识媒体、互动问答等多样展式形式,让博物馆的藏品来到师生身边,多角度、多领域拓展青少年理性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途径。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向松江区14所学校捐赠了上千本科普图书。

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同时汇集科研人员、自然类藏品、探究活动、课程学习单等资源于一体,孵化衍生出“一平米博物馆”小馆长、科普电影、球幕电影、小小讲解员、小小策划展人、AI和手绘海报大PK、自然绘画师、标本制作培训等系列配套活动,有效丰富了青少年校内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博物馆教育资源在课堂的教学转化和使用能力,为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双向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悦读博物馆”: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为庆祝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开馆9周年,迎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日起至4月26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携手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举办“自博9周年·悦读博物馆”特别活动,为公众带来线上线下三大系列、二十余场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

“悦读博物馆”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馆内原创科普读物打造的教育品牌,自2022年推出以来,已连续三年举办“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倡导公众形成爱自然、读自然、懂自然的阅读习惯。

活动期间,观众可以参与“悦读生日会”、“寻宝大作战”、“绿螺悦读秀”等线下体验活动,也可以通过“悦读好声音”、“锵锵510”等线上平台分享阅读心得。此外,馆方还推出了全新系列科普短视频,进一步带领观众探索书中未尽的精彩世界。

03

“小小博物家”: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发现上海·‘小小博物家’课程联盟”于2024年6月正式启动,松江区14所学校成为首批联盟校。该项目以系列丛书为载体,推动馆校合作,提升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

“小小博物家”丛书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专家花费六年时间研发,浓缩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精品课程和展品,囊括《春华》《夏虫》《秋实》《冬泥》四个分册,聚焦花朵、昆虫、果实种子、土壤动物四大主题,根据上海不同季节与不同物种的科学知识撰写,成为各校落实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上海科技馆自博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唐先华表示,上海自然博物馆面向学校开发了各类丰富科普教育资源以及“馆校合作”项目,未来将基于馆校合作共建平台,推动各学校教师将“小小博物家”等馆方教育资源积极应用到学校的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科普场馆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

04

创新模式,推动科学教育发展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资源,也为馆校合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正如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所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龙头示范效应的综合性科普场馆,上海科技馆不仅要吸引学生们到博物馆来,也要主动作为将博物馆‘办’到校园中去。”这种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为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未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将继续整合三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充分依托“科创校长空间站”已有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的指导下,更好发挥“馆-校-研-企-社”的社会化联动与协同,让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青少年群体,将博物馆的馆藏、展示、研究送到中小学校园,为他们打开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神奇窗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