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沧海桑田”:从神话到科学的变迁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沧海桑田”:从神话到科学的变迁之旅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0752324_121124735
2.
https://edu.iask.sina.com.cn/jy/2IpeTm6mNZb.html
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6587802509037147.html
4.
http://scicn.casad.cas.cn/wz/202408/t20240815_5028860.html
5.
http://m.ximalaya.com/ask/t6254628
6.
https://m.qidian.com/ask/qfobpbpvxsk
7.
https://ocean.pku.edu.cn/info/1038/4699.htm
8.
https://www.haojijiaoyu.com/?news_21/47.html
9.
https://www.gushicimingju.com/shiju/sangtian/baijuyi.html
10.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0/c403993-40392184.html
11.
http://www.geores.cn/CN/10.20125/j.2097-2245.202301001
12.
https://es.nju.edu.cn/a4/24/c36222a697380/pagem.htm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东晋葛洪的《神仙传·麻姑》。相传,两位仙人王远和麻姑相约到蔡经家饮酒。宴席间,麻姑说:“自从得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又变成大海的自然变迁,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在唐代,这个成语开始被广泛运用于诗歌之中。储光羲在《献八舅东归》中写道:“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白居易在《浪淘沙》中则有:“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更融入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到了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沧海桑田”的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他观察到太行山山崖之间常有螺蚌壳及石子,认为这是古代海滨的遗迹,并提出华北平原是由泥沙沉积而成,论证了地形高低,沧海桑田可以互变的道理。沈括的分析虽然只涉及地质外应力,但在当时已属先进。

进入现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沧海桑田”不仅是一个文学意象,更成为科学事实的佐证。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团队使用地球系统模式对2.5亿年以来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活动开展了系统模拟研究,发现ENSO现象自2.5亿年以来一直存在。研究还揭示了ENSO振幅的演变与温跃层深度和大气随机扰动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结果为未来气候态下的ENSO预测和不确定性约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语境中,“沧海桑田”被广泛应用于历史研究、哲学探讨和学术论文中。它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环境的变迁,更被用来比喻人事的沧桑巨变。例如,在研究长江流域的地质历史时,有学者引用“沧海桑田”来描绘该地区从古海洋到现代农田的巨大变化。在哲学讨论中,它象征着宇宙万物的无常和变化,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沧海桑田”这一成语,从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对话,到唐代诗歌中的意境描绘,再到现代科学的实证研究,展现了人类对自然变迁认识的深化。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凝结了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沧海桑田”提醒我们,面对变化要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