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绣”出新生活:探访“马尾绣的故乡”三都水族自治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绣”出新生活:探访“马尾绣的故乡”三都水族自治县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1A077SO0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51532
3.
https://www.sohu.com/a/788300267_121124751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497
5.
http://www.xx56.cn/shuizu/3687.html
6.
http://gxj.sz.gov.cn/gkmlpt/content/11/11183/post_11183323.html
7.
http://asxw.net/c/2024-04-19/693798.shtml
8.
https://www.rzhr.com/baiqi/hainanshengtai/232125.html
9.
http://www.eeo.com.cn/2024/0712/672328.shtml
10.
http://news.winshang.com/html/072/5482.html

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流传着一种独特的刺绣技艺——马尾绣。这种以马尾毛作为主要原材料的刺绣艺术,承载着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智慧与匠心,被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

01

独特的工艺传承

马尾绣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且复杂。首先需要将3至4根马尾毛作为芯,手工缠绕白色丝线,制成类似大提琴琴弦的预制线。这种预制线不仅能够保持形状,还能增加绣品的立体感。接下来,绣娘们会用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多种刺绣工艺,将马尾线盘绣于底纹轮廓上,层层叠加,最终呈现出宛如彩色浮雕般的视觉效果。

国家级非遗项目水族马尾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桃花,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马尾绣。她从3岁开始学习搓马尾,5岁才真正掌握这项基本功。“别看这样一个简单的搓线技艺,没个半把年是学不好的,因为刚开始很容易出现用力不连贯或耐力不够,造成绕线不均导致马尾丝露出,就不能作为合格的马尾线使用。”韦桃花回忆道。

02

创新的传承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尾绣也在不断创新中焕发新生机。韦桃花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将马尾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她创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带领周边村寨的水族妇女共同创业。如今,公司不仅生产传统的背带、翘尖绣花鞋等马尾绣产品,还开发出了背包、壁挂、领带等符合现代审美的旅游商品,深受市场青睐。

在韦桃花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水族妇女加入到马尾绣的传承队伍中。目前,已有万余名水族妇女通过制作马尾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不仅传承了这项非遗技艺,也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03

文化的国际传播

近年来,马尾绣的影响力已经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韦桃花多次带着马尾绣作品前往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她表示:“一路摸爬滚打,离不开坚持不懈,特别是要做好绣娘培训,传承好技艺,做强马尾绣产业,马尾绣才能走得更远。”

2024年春节期间,为庆祝甲辰龙年,三都县的马尾绣传承人们还创作了以龙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国家级马尾绣非遗传承人宋水仙耗时三年零六个月完成的九龙图,以及韦桃花耗时十年绣制的巨幅九龙戏珠水族马尾绣绣品,都展现了水族人民对国家兴旺发达的美好祈望。

04

未来的展望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都县正积极推动“非遗+创新设计”、“非遗+时尚元素”的理念。马尾绣不仅被应用于传统服饰,还融入了现代家居、配饰等多个领域,开发出更具文化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刺绣文创产品。这些创新尝试不仅让马尾绣焕发新生,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从深山走向世界,从传统走向现代,马尾绣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平衡点。这门古老的刺绣技艺,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