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八种常见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与养生功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八种常见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与养生功效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7159810_121106991

五谷杂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材,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从《黄帝内经》到现代科学研究,五谷杂粮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八种常见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食材。

小米:中和健脾除热

小米又被称为粟米。中医认为,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具有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利尿消肿的作用。而且小米制作成的锅巴,性味甘平、功能补气健脾,消积止泻。用小米糠制成的小米糠油又有祛风、杀虫、止痒、收敛的功效。

和南方的大米相比,小米产生的热量高,而且研究还表明,小米中的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其所含丰富的色氨酸,可轻松被人吸收,色氨酸会促使分泌五羟色氨酸促睡血清素,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高粱米:养肝益胃

高粱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症状会有一定缓解。可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亦可将其制成高粱馒头,高粱面条等等。

如果是脾胃虚弱的小孩子,不爱吃饭,稍微吃多一些或者吃一点寒凉的东西就会拉肚子,还有一点口气,可用高粱米60克去壳,炒香,红枣10个去核,炒焦。将所有食材打成粉,每次饭前用温开水冲开一茶匙,再放入等量麦芽糖,每天一次,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就会有效果,而且味道甜甜的小孩子也愿意喝。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高粱米中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薏米:健脾渗湿

薏苡仁又称薏米、薏仁米、薏仁、苡米等,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能健脾渗湿、清热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等。

薏苡仁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利水渗湿而不损伤阴津,《本草新编》中提到“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

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本身性凉,食用时可以将薏苡仁先用热锅炒制一下,去掉寒凉之气,这样既能强化祛湿的效力又能防止寒凉之气伤及脾胃。

现代研究证明,薏米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将薏米与大米煮粥或加入适量冰糖食用,能使肿瘤患者食欲增加、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芡实:健脾祛湿又固精

芡实其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临床常用治脾虚泄泻、肾气不固等症。

《本草求真》中说:“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脾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文中解说芡实既能同补脾肾,又能利湿化浊,固肾益精,因此脾虚生湿者更为适合。

荞麦:实肠胃,增气力

荞麦,是主要粮食品种之一,起源于中国,种植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战国时期的《神农书》将荞麦列入为八谷(黍、稷、稻、粱、禾、麻、菽、麦)之一。荞麦因富含营养,被世界上公认为集营养、保健和医疗价值于一体的天然保健食品,是“药食两用”的粮食珍品。

中医认为,荞麦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本草纲目》称:“(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练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荞麦具有充实肠胃,增长气力,提振精神,清除五脏滓秽和清肠导滞等功效,主治食欲不振、肠胃积滞。由于荞麦清肠作用明显,民间称为“净肠草”。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对麦类食物不耐受者不宜。

黄豆:健脾宽中

黄豆,即大豆,原产中国,为豆中之王,性平,味甘,有健脾宽中,补虚养血之效。

现代研究发现大豆富含雌激素样的异黄酮、卵磷脂、甾醇、亚油酸、植物类固醇以及多种人体必需性氨基酸,对缓解女性更年期不适、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神经机能、延缓皮肤衰老、降低血脂以及提高身体免疫力有良好的作用。

小麦:养心益肾,健脾和血

小麦性微寒,具有养心益肾,健脾和血,除热止渴的功效。《随息居饮食谱》中论述其可补虚,厚肠胃,强肌力。所以病后体虚,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烦躁,腹泻,腹胀,腹部冷痛者或更年期女性都适宜食用。

食用小麦最好选用粗碎小麦,因为含有麦胚和麦麸的小麦才是全谷物类食物。现在小麦常被加工成蛋糕,煎饼,油条等煎炸烤制食品,这类食品比较燥热,容易引起大便干燥,口舌生疮,口燥咽干等上火症状。同时蛋糕,油条等含油脂含量和能量都较高,糖尿病患者及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不宜多吃。

花生:健脾和胃,润肺祛痰

俗话说:“常吃花生能养生”。花生营养丰富,具有滋养补益,延年益寿之功,老少皆宜,民间称其为“长生果”。它富含的蛋白质可与鸡蛋、牛奶等动物性食物媲美,因此享有“植物肉”和“素中荤”的美誉。

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食之可起到健脾、和胃、润肺、祛痰、润肠、通乳等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乏等症。

《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花生仁味甘气香,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运者宜之”。明代医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记载:花生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治腹内冷积肚疼。民间俗称“生花生健胃、煮花生润肺、炒花生保肝”,与古人论述相一致。

本文原文来自开封市妇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