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特展:揭秘特洛伊木马的秘密
大英博物馆特展:揭秘特洛伊木马的秘密
2019年11月21日至2020年3月8日,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特洛伊——神话与现实”的大型展览。这是英国首次聚焦特洛伊主题的展览,通过一系列考古发现和当代艺术作品,深入探讨了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及其文化影响。
展览展出了300件从青铜时代至今的物品,涵盖了从古希腊陶器到现代艺术作品的广泛收藏。其中,一件制作于公元前530至525年的双耳陶罐,描绘了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救兵亚马逊族女王彭忒西勒亚的场景。在其中一个故事版本中,阿喀琉斯望向临死前彭忒西勒亚的双眼,随即坠入爱河。
另一件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伊特鲁里亚墓室壁画《帕里斯评判》,创作于公元前560年至550年。画面左方,帕里斯正在等待三位女神的到来。排在最后的阿佛罗狄忒微微提起裙摆,露出美丽的双腿;画面右方,三位手捧珠宝和香薰的女性正走向海伦。
展览还展出了一件制作于公元前480年的陶制浅酒杯,描绘了阿喀琉斯愤懑地坐在帐篷中,看着心爱的布里塞伊斯被两名传令官带走的场景。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古希腊艺术家对特洛伊战争的想象,也反映了这一故事在古希腊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然而,特洛伊木马计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虽然土耳其的希萨里克遗址被认为是特洛伊古城所在地,发掘出多层不同时期的城市遗迹和文物,证实了该地区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但木马计的真实性缺乏直接的历史文献支持,更多被视为文学虚构。
中国动物考古学领军人物袁靖教授曾表示,特洛伊木马计的真实性缺乏直接的历史文献支持,更多被视为文学虚构。他认为,虽然特洛伊战争可能确有其事,但木马计的故事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了智慧与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尽管特洛伊木马计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它在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却异常丰富。从古希腊史诗到现代艺术,特洛伊木马计一直被用作智慧与策略的象征。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发现苯环结构的故事,就与特洛伊木马计的传奇性相呼应,体现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创造力。
凯库勒在1865年发表的关于苯环结构论文中提到,他在撰写教科书时,不时念想苯的结构,恍然入梦——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惊醒后,受梦的启示,明白了苯的结构应该是六角形的环状。这一故事不仅解决了这一非常重要化合物的结构问题,还引发了人们广泛探索梦境与现实的兴趣。
然而,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化学教授约翰·沃提兹在20世纪80年代对凯库勒的所有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有很多间接证据足以证明凯库勒先生是别有用心抛出这一梦的故事。至为致命的一击是,沃提兹发现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劳伦在《化学方法》著作中已把苯的分子画成六角形的环状结构。多事的沃提兹还在凯库勒的档案中发现他在1854年7月4日写给德国出版商的一封信中,提出准备把劳伦的这部著作从法文译为德文。根据如此推理凯库勒应该早就知道苯的环状结构。同时凯库勒也应该知道奥地利化学家约翰·约瑟夫·洛希米特在1861年出版的《化学研究》中苯的结构已画成环。凯库勒在1862年1月4日给其学生的信中提到洛希米特关于苯分子的结构令人迷惑。具有科学追究精神的沃提兹在1940年组织了一场美国化学协会举办的“关于苯环结构发现史的研讨会”。可以想象,似乎此时苯环结构发现的真相已大白于天下。可是事情并没有那样简单,大众媒体、科普文稿仍以更大兴趣关注凯库勒的梦,宁可信其有。也有心理学家、科学史学者、科学哲学家仍在从更高端的研究中去释梦。
这一案例说明,特洛伊木马计所体现的智慧与策略在人类文化中具有持久的魅力。它不仅是一个军事计谋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人类对智慧和创造力的追求。
综上所述,特洛伊木马计体现了古代战略思维,但在现实中是否真实发生仍无定论。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了智慧与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正如大英博物馆的展览所展示的那样,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