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岩汪湖镇:农田退水零直排新进展
汉寿县岩汪湖镇:农田退水零直排新进展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岩汪湖镇雷神庵村启动了农田退水治理项目,这是湖南省推进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项目旨在通过清淤、建设生态沟和透水坝等措施,实现到2025年总磷浓度下降30%以上的目标。
洞庭湖的环保新挑战
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其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和削减洞庭湖总磷污染。
岩汪湖镇的创新实践
岩汪湖镇位于汉寿县东部,地处洞庭湖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微倾斜,最高海拔为4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日照时间1579.3小时,降水量1415.9毫米。镇域内有丰富的芦苇资源,以及西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国际重要湿地,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动植物闻名。
此次启动的农田退水治理项目,是岩汪湖镇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项目位于雷神庵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 清淤:对现有沟渠进行清淤,恢复水体流通和自净能力。
- 生态沟建设:通过建设生态沟,拦截和净化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 透水坝:设置透水坝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污染物沉降。
项目预算110.58万元,审定金额101.06万元。据县农业农村局资源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措施预计将显著改善沅江流域的地表水环境,并有效减少排入沅江的污染物总量,从而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
技术路线与成功经验
农田退水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措施。湖北等地在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其“治水为先”的理念和构建生态水网的技术体系值得借鉴。
例如,湖北省安陆市府河流域董桥村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生态水网技术体系,实现了农田退水“零直排”,农田总氮、总磷流失分别削减54.6%和78.2%。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农田灌溉水预处理、水作田浅水湿地、生态沟渠、多塘净化等设施,配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循环泵站、在线监测站,将区域农区水系联通形成“活水”循环系统。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岩汪湖镇的农田退水治理项目是在湖南省《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框架下实施的,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不仅响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也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岩汪湖镇有望成为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示范点,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洞庭湖的水生态环境,也将为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结语
岩汪湖镇的农田退水治理项目是湖南省推进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项目通过清淤、建设生态沟和透水坝等措施,实现到2025年总磷浓度下降30%以上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洞庭湖的水生态环境,也将为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