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中地区是如何成为汉帝国的经济中心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中地区是如何成为汉帝国的经济中心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EEAK91054403ZR.html

关中地区,作为西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其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司马迁在《货值列传》中记载,以关中为核心的西部地区,虽然面积和人口仅占天下的三分之一,但财富却占据了60%。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入探讨关中地区是如何成为汉朝经济最发达地区的。

关中天然的地理优势

关中自古被誉为“四塞之地”,拥有函谷关、崤关、武关、潼关等重要关隘,控制着通往关东的要道。在羌族和大漠势力尚未强大之前,关中地区拥有相对安定的大后方。其中部是沃野千里的渭河平原,西北部是可耕可牧的河西走廊,西南部则是另一个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关中地区

由于这种地理上的优势,西周、秦、西汉都在此建都,使其成为上古时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关中地区远离东方诸侯的混战,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很少波及关中,这为关中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潼关

除了地势上的优势,关中地区在气候上的优势也常被忽视。据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显示,周朝到秦汉是中国气候偏暖期,北方热量和雨量增多。《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关中生长着大片竹林,这正是气候变暖的证明。


渭河平原

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开发,这也是关中地区能够成为国家经济和政治重心的重要保障。相反,处于同一纬度的中原一带常面临旱涝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稳定。

农业开发的历史悠久

关中地区是中国农业起源地之一。8000年前,这里就有了大地湾文化,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6000年前,半坡文化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粟。


半坡人们的生活

周人是中国远古时代最擅长农耕的民族,其祖先如后稷、叔均都因农业闻名。西周时期,关中地区是整个周王朝的王畿地区,自然也是王朝的经济重心。


后稷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鼓励耕织,废除井田制,推行小农经济,使得关中成为秦国的大粮仓。战国末期修建的郑国渠,使得整个关中地区得以灌溉,提高了粮食单产量。


郑国渠

西汉建立后,继续在关中地区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如龙首渠、白渠等,使得关中地区河道纵横。《汉书·沟洫志》记载当时的民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正是关中水利工程发达的表现。


关中水利地图

从8000年前的大地湾时代到汉朝,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关中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心。

移民活动:充实了关中的人口

人口的多少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关。关中地区早在周文王时代就吸引了大量移民。春秋时期,秦国通过对外战争胜利后将人口迁往关中。战国时代,商鞅制定《垦草令》,招徕各国移民来关中开垦,规定外来移民进入关中偏远地区开垦,可以免除十年的赋税。


耦犁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刘邦建立西汉后,也大规模向关中移民达30万人以上。到了西汉末期,刘邦时期移民关中的后代已经达到了120万人。这些移民不仅增加了人口数量,也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促进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商鞅


阿旁宫

综上所述,关中地区之所以能成为汉帝国的经济中心,是天时(气候适宜)、地利(地理优势)、人和(移民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综合优势使得关中地区在汉代达到了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