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望月:用镜头和行动守护西保村的历史记忆
阎望月:用镜头和行动守护西保村的历史记忆
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涝店镇,有一个名叫西保村的村庄,它承载着近400户湖北移民的百年记忆。这里的人们保留着独特的湖北口音,传承着传统的饮食习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村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位名叫阎望月的老人,用他的镜头和行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记忆。
阎望月是一位复转军人,退休后回到家乡西保村生活。面对村庄的快速变迁,他敏锐地意识到,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街旧房正在逐渐消失。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阎望月拿起了相机,开始记录下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从破旧的院墙到斑驳的门板,从古老的石磨到废弃的水井,阎望月用镜头捕捉着这些即将逝去的景象,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档案。
除了摄影记录,阎望月还积极收集散落在村庄各处的老物件。他走街串巷,寻访村民,收集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如古老的农具、传统的家具、旧时的服饰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承载着西保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阎望月将这些老物件精心整理,展示在西寨古村生活记忆馆里,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感受西保村的传统文化。
在记忆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西保村特有的苇席和豆腐制作工艺展示。苇席编织是西保村的传统手工艺,村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芦苇资源,编织出精美耐用的苇席。而豆腐制作则体现了村民们的智慧和勤劳,从选豆、泡豆到磨浆、压制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世代相传的经验和技艺。这些传统工艺不仅展现了西保村的经济特色,更体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阎望月的努力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记忆,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他深知,一个村庄的历史和文化是其灵魂所在,只有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才能让村庄保持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积极参与到记忆馆的建设和维护中来。
阎望月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村民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他的努力不仅为西保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保护传统文化的生动范例。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阎望月用自己的方式,为村庄留下了一段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