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尼采的方式解读尼采
以尼采的方式解读尼采
尼采是19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20世纪的哲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解读尼采的核心思想,包括他对人性的看法、"超人"的概念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一、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提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的本性仍在发展,他是本性尚未固定的动物。因此,人性仍然需要外界指导才能继续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被道德绑架过。起初,我们都是带着一颗温柔善良的心来对待别人,但当对方开始不断索取,甚至提出无理要求时,双方的关系也将永远回不到从前。
尼采将所有道德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对应的人群恰恰是贵族和奴隶。贵族有五个特点:
- 贵族会区分“好”和“坏”,其中“好”意味着“高尚”,“坏”意味着“卑鄙”,但这些并不是道德判断,而是美学上的描述。这些类别被用来描绘具体的某个人,而不是抽象的品质。
- 贵族觉得自己是好的,因为他们拥有权力感、幸福感、财富感。他们鄙视那些懦弱、胆小、只关心自身利益的人,那些怀疑别人、奉承和撒谎的人,甚至那些驯服地忍受虐待的人。
- 贵族不自私,但他们帮助别人的行为并非出于怜悯,而是发挥自身力量的一种方式。
- 贵族不承认任何普世价值观。他们是保守的,尊重年龄与传统。站在他们对立面上的那些人则受到了关于进步的现代思想的吸引,此类思想重视未来、轻视过去。
- 贵族内部互相打交道时,他们遵循荣誉准则。由于他们的荣誉感很容易被冒犯,因而荣誉准则也界定了复仇的方式。
二、所有的神全都死了,祝愿超人长存
查拉图斯特拉认为:“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当以超人为中心。”尼采认为人是应该被超越的某种东西,我们需要超越我们自己。
尼采提出过著名的“精神三变”,认为人类精神通过骆驼到狮子再到孩子的三阶段变化。坚强的精神起初像一头骆驼,急于承担重担,然后它转化为狮子。狮子的座右铭是“我要”,它不服从外部法律或命令,而是利用自己的自由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打败巨龙之后,狮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一个纯洁的、超越了善恶的生命,他富于创造性地玩耍,他所做的就是尼采后来所说的“生成的纯洁”。
三、与其说生命存在于思想,不如说生命存在于身体
尼采的基本原则是“生命”,生命只有两个选择:上升或下降。这就意味着要么越来越强,要么变弱且退化。正因为如此,尼采极为重视生理学,也相当强调通过饮食、运动和卫生来保养并增强体质。
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曾说:“人体是一个奇迹,地球上大部分最高明的科技都存在于我们体内。我们的身体其实比头脑更智慧。”
尼采鼓励人们去克服束缚生命的阻力,肯定生命自身的光芒。难怪有人曾说尼采哲学是劝人要好好活着的。他的哲学是积极乐观的,充满激情和斗志,能把人从虚无缥缈的抽象的苦思里拉回到大地上,让人感受尘世和生命本能的力量。
四、尼采的写作特色
尼采曾说:“我是太阳,因为我只想给予,不想获得,所以我有无限的能量。”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尼采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有许多原因。他的文章总是会以一系列长警句的形式出现,语意高度浓缩,思路快速流动;他的论点会发展、转变、反转。尼采会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彰显自己的风格,这种做法令他对世间的拷问愈加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最重要的是,尼采会使用反问句,以“我们”为主语来让读者产生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