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自我接纳:克服自我否定的关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我接纳:克服自我否定的关键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1447861_121686408
2.
http://psy.china.com.cn/2024-06/27/content_42842619.htm
3.
https://www.sohu.com/a/849053283_121798711
4.
https://www.sohu.com/a/808911999_121814224
5.
https://www.sohu.com/a/824425344_121686408
6.
http://www.zhiwotansuo.cn/detail?id=WYQGkGhph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9007
8.
https://web.bbc.edu.cn/xljk/2021/0319/c3024a87685/page.htm
9.
https://wjw.wuxi.gov.cn/doc/2024/05/22/4186111.shtml
10.
https://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588
11.
https://refresh.bokss.org.hk/tc/insights/self-criticism-with-assessment
12.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572
01

引言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这种自我否定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自我否定,实现心理健康呢?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接纳是关键。

02

自我接纳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成长是通过解决内心冲突和防御机制来实现的,而自我接纳与成长之间的平衡取决于对内心冲突的处理方式。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强调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指导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内在世界进行对话和协调,从而实现内外在的一致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则告诉我们,个体需要先满足基本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在现代心理学中,许多治疗方法和理论都致力于帮助个体找到自我接纳和成长之间的平衡。例如,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个体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思维模式,增强自我接纳和积极成长的信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接纳,鼓励个体发挥自己的潜能,寻找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03

自我否定的心理机制

自我否定不仅会导致不自信和自我消耗,还可能带来某种“愉悦感”。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源于潜意识中对熟悉感、安全感和避免冒险的追求。

熟悉感与确定性

意识层面上,自我否定意味着“我想改”,想改成理想的样子。但如果真的改成为了理想的样子,人内心是会有愉悦感、满足感的,就会体验到“我是很棒的”。可是“我很棒”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体验。在这种陌生感里,人会不知所措,会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该怎么活。

但自我否定就不一样了。自我否定虽然难受,但在这种感觉里人是确定的,知道该怎么去应对的。自我否定时,更加符合“我的本质就是不好的”惯性认知。在这种认知下,人只有不断地自我批评,内心才有踏实感。而且,即使别人说“你很棒”,你也要去发现一些自己不好的地方,来符合自我认知,让自己感觉踏实一点。

“我很棒”是一种不熟悉的、不确定的感觉,“我很差”是一种熟悉的、确定的感觉,后者就比前者更有利于生存。人要的不是结果,而是重复某种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好处,就是有可控感。而可控感就是安全感,因此,在自我否定里也意味着可以获得某种踏实的安全感。

安全感与社会认同

自我否定的反面就是“自我接纳”、“自我满意”。如果你允许了自己不够好,或者如果你对自己感到很满意,在那一刻你的体验的确是很棒的。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你身边的人又会怎么对待你呢?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其实对自己是很满意的。但是随着他慢慢长大,每当他对自己表达满意的时候,就有人对他表示不满意了:你怎么可以这么不进步呢?你怎么可以这么差呢?你怎么可以不改呢?你怎么可以闲着呢?你怎么可以这么骄傲呢?

如果你对自己满意了,你的爸爸妈妈会怎么对待你呢?你会发现,无论你变得有多好,他们总会鸡蛋里挑骨头,总会找出你不好的地方来继续打击你、讽刺你、攻击你,直到你学会自卑。

所以,自我满意,是会被打击的。带着这种经验长大,你也就无法确定当你自我满意的时候,身边的人是否会还会继续打击你。现实也常常如此:我们看到身边那些对自己很满意的人,就会总有一种看不惯、不屑、想打击的冲动。

而自我否定就不一样了。当你开始否定自己的时候,别人对你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变化:别人会停止打击你,甚至还会来安慰你。

自我否定代表了被原谅、被宽恕、被宽容、被安慰的可能。而自我满意代表了被打击、被否定、被鸡蛋里挑骨头的可能。那么,聪明的潜意识会让你选择哪个呢?

避免冒险

如果你开始不自我攻击了,可能会发生的是:你的生命力开始绽放了,你将不再陶醉在你忧伤的小世界里了。

听起来是很好的。

可是,如果你不陶醉在你忧伤的小世界,你去干嘛呢? 你会去做什么?玩什么?你会在这个广阔的花花世界里怎么安排自己?你就会去做不同的事,见不同的人了。

一旦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走入真实的社会,也就意味着一个问题:你将会面临挫折、困难、攻击等危险。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成功也有挫折,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是充满了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的。

那你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吗?你知道出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吗?你知道被人家攻击的时候该怎么办吗?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勇敢地面对呢,还是会逃避呢?

在真实的世界里,有着非常澎湃激荡的情绪,这些情绪的强度比自我否定的强度还要大得多。活得更绽放也会意味着更多的风雨。

如果你没有面对风雨的勇气,那么一开始就不要去做,这才是最安全的。

所以自我否定、自我批评可以让你缩在自己忧伤的小世界里,这样你就不用再去绽放了,不用去经历风雨了。

这就是自我否定的第三个好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忙着骂自己,不用出去面对真实的困难。

04

自我否定的实证研究

自我否定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一项关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研究显示,自我否定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密切相关,甚至会增加自杀风险。

研究发现,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检出率不同。在欧美国家,NSSI行为的发生率较高,部分研究显示,其发生率可达30%以上。亚洲国家的NSSI报告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在中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生中,这一行为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大学生的NSSI发生率在20%至30%之间,与国际数据相近,地区之间检出率报告有所不同。

NSSI行为的动因复杂且多样化。自我负强化是NSSI行为的重要动因之一,即个体通过自伤行为来缓解内在的心理痛苦,摆脱或减轻某种不良状态。情感表达也被视为NSSI行为的一个主要动因。对于一些个体来说,NSSI行为不仅是情绪调节的工具,还是一种表达内在情感和心理困扰的方式。在面对无法言说或难以表达的情绪时,个体可能通过自伤行为向他人或自己传达内心的痛苦、绝望或愤怒。

此外,NSSI行为有时也具有积极的动机,个体通过自伤来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或满足其社交需求。例如,一些个体可能通过自伤行为来获取自我控制感,特别是在他们感到生活失控或无助时,通过自伤行为重新获得对自身状况的掌控感。在社交层面,NSSI行为有时也被用作一种社交工具,个体通过自伤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建立或维持某种社交联系,这种社交需求可能来自于个体对归属感的渴望,或者是希望通过自伤行为来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同和接纳。

自我否定型人格的案例进一步说明了长期自我否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这种人格特质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还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小张是一位大学生,看上去阳光、活泼,成绩优异,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的苦楚远非外人所见。在课堂上,他总是积极回答问题,努力表现自己,但只要稍有失误,他就会反复责备自己,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如人意。即便是考试获得了高分,他也会觉得只是运气好,或者是因为考试难度不大。

有一次,小张因为一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理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厌恶中。他认为自己不够聪明,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完成学业。他回避与同学交流,不愿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担心被人发现自己的“缺陷”。长时间的自我厌恶让小张逐渐感到抑郁,并开始失眠、焦虑。尽管家人和朋友不断鼓励他,但他始终无法跳出自我否定的泥沼。

在朋友的建议下,小张最终决定寻求心理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小张慢慢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自我厌恶,是因为过分追求完美,同时缺乏对自我接纳的能力。在专业帮助下,他开始练习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的一切,并逐渐放下对“完美”的执念。

05

如何克服自我否定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自我否定,实现心理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接纳自我

自我接纳是克服自我否定的关键。通过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个体可以逐渐建立自信,摆脱自我厌恶的循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进步,而是在接受现状的基础上,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停止负面自我对话

通过正面语言与自己对话,可以帮助个体改变自我认知,减少自我批评。例如,每天写下自己三个积极的优点,逐渐改变自我认知。

设定合理目标

将过高的期望转化为实际可行的目标,有助于增强自信心,降低自我否定的可能性。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就给予自己积极的肯定。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自我否定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剖析自我厌恶的根源,并教授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06

结语

自我接纳与自我否定是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心理状态。通过自我接纳,我们可以克服自我否定,实现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这需要我们认识到自我接纳的重要性,开始接受自己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记住,改变需要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