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将至,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春节文明健康七件事”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将至,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春节文明健康七件事”
2025年春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上海市文明办、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春节文明健康七件事”,旨在让广大市民在文明健康的氛围中欢度新春佳节。
品味年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挂上中国结,欢庆中国年。利用假期,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阖家团圆,走亲访友,过一个吉祥如意年。写福字、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赏灯会……守岁、拜年、集福,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祈愿国泰民安。
打扫整理,学会“断舍离”
春节大扫除是历来的传统民俗,全家老少都会参与其中,共同营造焕然一新、洁净明亮的环境。节前居家打扫,要注意不忽略死角,掌握先后顺序,巧用清洁工具。在清扫的同时,收纳整理旧物杂物也是民间习俗。一年到头,家里总会多出各类闲杂物品,要做好收纳整理,学会“断舍离”。
健康饮食,年夜饭多一双公筷公勺
一顿健康美味的年夜饭,是家家过年必备。采买年货时注意认准正规商家,不要“踩坑”。做年夜饭时,注意饮食安全,清洁双手后再下厨。当然,要兼顾营养美味,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少喝含糖饮料、饮酒适量。饭桌上,别忘多备一双公筷公勺。还要记得文明用餐,适量点餐不浪费。
科学运动,每天适量做运动
春节不做“沙发土豆”,保持适量运动,有助维持健康体重和身心健康。宅家和户外,分别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此外,趁着假期,家庭也可以多多开展亲子运动。
规律作息,假期可不要“日夜颠倒”
假期不要打乱生物钟,保持作息规律,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也不要天天睡懒觉,利用假期一味“补觉”并不可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要特别留意节日期间的饮食和作息。
心理健康,新的一年,最重要是开开心心
假期聚会多、活动多,注意心理调适,包括避免过度兴奋或情绪波动。走亲访友,难免遇到“被攀比”“被催婚”等困扰,需要调适心理、互相理解。注意避免节后身心状态落差太大,提前预防“节后综合征”等。
文明出行,健康礼仪是最好的节日新衣
春节假期文明低碳出行,出门采购自备环保袋,文明旅游,遵守景区规定,保护生态环境等。此外,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增加,注意健康出行,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包括主动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喷嚏礼仪和饮水饮食卫生、尽量避免接触活禽和病死禽、做好自我健康监测等。
据悉,“春节文明健康七件事”将通过图文、音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传播,同时依托全市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全面推广,让广大市民在文明健康的美好氛围中,共享这个意义非凡的幸福佳节,携手拥抱高品质健康生活,持续提升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