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产业到科学:中国人工智能的追赶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产业到科学:中国人工智能的追赶之路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5-01-10/doc-ineentrv6092800.shtml

ChatGPT的发布引发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两年多来,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态势如何?本文将从硬件、大模型技术、行业应用以及科研应用等方面,全面解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追赶速度和进展。

虽然已经两年多过去了,但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发布时给国内带来的巨大震撼仍然记忆犹新。那两天,它可以说是中国最热门的新闻了。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一个软件竟然能够像人类一样用自然语言流畅对话。当时让人感觉美国又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了中国一大步。

而且这让人产生了落后的担忧和焦虑,毕竟人和机器交互方式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巨大的革命性改变。比如计算机从命令行界面到图形界面的转变,微软Windows 1.0的发布就是一个里程碑。再比如苹果iPhone的触摸屏输入,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

因此,ChatGPT这种全新交互方式的出现,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上类似的革命性时刻,让人担心美国是否又要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Windows"或"iPhone"时刻。

不仅如此,在ChatGPT出现之前的三个月,美国政府已经对中国禁售A100和H100高端AI GPU,这意味着硬件性能方面中国已经受到了限制。这种"中国在AI大模型落后,再加上硬件又被美国制裁"的局面,一度让人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前景感到担忧。

但2025年的今天,我们显然已经可以暂时松口气。虽然不能说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领先美国,但追赶的速度还是令人满意的。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算力硬件:华为扛起国产化大旗

在国产算力方面,华为等企业已经扛起了提供国产算力的重任。在英伟达硬件受限的情况下,华为昇腾成为国产算力的主要选择。国家规划的八大算力枢纽中,国产算力大部分采用的就是华为昇腾。

华为不仅帮助国内电信运营商和各行各业头部企业建立算力中心,还在国内建立了三大算力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云算力服务。这三大算力中心分别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贵州贵安和安徽芜湖,各具特色。

贵安是华为云全球规模最大的AI算力中心,采用液冷散热技术,年均PUE低至1.1。而芜湖则是最新建成的算力中心,采用CloudMatrix架构,对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时延仅10ms。

目前,华为云的昇腾AI云服务已经支持100+主流大模型运行,并能做到集群故障10分钟内恢复。

华为云还规划研发下一代技术CloudMatrix。这项技术将算力集群中的CPU、NPU、DPU、存储和内存等资源全部互联和池化,构建AI原生云基础设施。根据华为测试,应用CloudMatrix技术后,盘古大模型在训练场景下,稠密模型可提升20%效率,稀疏模型可提升60%效率,推理场景性能提升30%。

大模型技术:百花齐放

国产大模型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

  • 拼多多类型:DeepSeek V3开源语言大模型,虽然性能不算顶尖,但在算力节省方面表现不错。
  • 全球排名靠前:通义千问、智谱清言等在国际排名中表现突出。
  • 大众应用:字节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百度的文心一言等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其中,豆包2024年11月日活逼近900万,MAU达5998万,全球排名第二。
  • 行业应用: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等在政务、工业、金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在政务领域市场份额达50%,工业领域38%,金融领域33%。

行业应用:广度和深度超越美国

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专访中,他提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施密特认为,即使美国在技术上领先,中国最终也会赢得比赛,因为中国能在批量生产中更快应用新技术。

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 物流行业:顺丰丰语大模型已在20多个业务场景应用,摘要准确率超95%。
  • 互联网行业:腾讯音乐MuseLight大模型为用户个性化推荐音乐,自动生成歌单封面。
  • 制造行业:宝武钢铁使用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优化生产参数,预测精度提高5%,钢板成材率提升0.5%。
  • 能源行业:国家电网使用无人机巡检,通过AI视觉判断设备状态。

科研应用:AI4S开启新篇章

2024年诺贝尔奖已经显示出AI在科研领域的影响力。中国在科研领域也开始大量应用AI,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冰教授团队联合华为云,基于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成功发现广谱抗菌药肉桂酰菌素。

华为云专门打造了AI4S平台,针对生物医药、计算化学、地球科学等多个科研领域提供支持。目前平台已适配80多种模型,全国科研用户可以实现开箱即用。

2023年中国科学家发表在CNS期刊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随着AI在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有望在顶尖科技成果方面加速赶超美国。

美国的制裁反而推动了中国在AI领域的自主创新。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各行各业积极拥抱AI的态度,正在推动国产算力和大模型快速发展。封锁和制裁可能需要十年八年,但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