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附院用上“黑科技”电梯,看病不再挤爆
南昌二附院用上“黑科技”电梯,看病不再挤爆
清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大楼前,患者和医护人员正有序地排队等候电梯。这一幕与过去大排长龙、焦急等待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通过引入德国蒂升电梯的TWIN双子电梯技术,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的电梯运载难题。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2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1600张病床、23间手术室,每天出入患者高达上万人次。在改造前,原有的12台电梯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导致住院大楼出现乘梯难、候梯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
为解决这一难题,医院决定对电梯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最终选择了德国蒂升电梯的TWIN双子电梯技术。这项被誉为“电梯界黑科技”的创新技术,通过在同一个井道内运行两个独立的轿厢,实现了运力翻倍。同时,该技术还具备以下优势:
- 不改变建筑结构:TWIN技术无需对原有建筑进行大规模改造,避免了因施工对医院正常运营的影响。
- 节能环保:在非高峰时段,智能控制系统可停运其中一个轿厢,进一步降低能耗。
- 智能调度:配备目的楼层控制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实现最优调度,大幅提升运输效率。
改造完成后,医院的5台传统电梯升级为TWIN双子电梯,相当于新增了5台电梯。数据显示,改造后医患人员平均候梯时间减少了65%,平均到达目的楼层时间缩短了42%。过去高峰期需要等待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多分钟的电梯,现在只需两到三分钟就能搭乘。这一显著改善不仅优化了患者就医体验,还为医院服务更多患者创造了条件。目前,医院的病床数已从1600张增加到2500张,增长了25%。
这一成功案例为全国其他医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百姓健康意识提升,医院面临的就医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提升电梯运载能力,成为许多医院亟待解决的难题。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梯智能化改造,不仅有效缓解了医院的运载压力,更为智慧医院建设注入了新的科技元素。
通过数字化赋能,医用电梯正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例如,目的楼层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乘客需求提前分配电梯,避免了传统模式下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梯能够实时监控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性保养,确保医疗救治的正常运行。
随着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就医环境的改善和医疗设备的升级。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梯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更为患者打造了一个更加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这一创新实践,为全国医院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展示了科技在提升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