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来袭:如何有效预防脑出血?高血压者更要注意
严寒来袭:如何有效预防脑出血?高血压者更要注意
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今年的春节可能相对寒冷。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脑出血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上升,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需要格外警惕。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为您详细解析脑出血的症状、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个令人警醒的真实案例
中国医科大学陈思娇教授近日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来电者是他的一位50岁朋友。这位朋友平时看起来精神抖擞,但生活方式却不健康:每天两包烟,每顿2两白酒,长期熬夜工作,生活毫无规律。入冬以来,他的血压一直不稳定,维持在180-150/100-120mmHg之间,降压药也难以控制。在一次生日宴会上,他酒喝得稍多,突然感到剧烈头痛,药物也无法缓解。
陈教授凭借专业经验,判断这很可能是一场急性脑出血。他立即建议对方拨打120,并通过手机收到了家属传输的脑CT影像。果不其然,影像显示为颅脑脑叶出血。经过紧急手术,虽然挽救了生命,但患者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留有引流管。
什么是急性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就像是大脑内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血管忽然破裂,鲜红的血液如同失控的洪水,涌入脑组织中,迅速形成一个个危险的血肿。这一紧急状况仿佛在大脑内发出了响亮的红色警报,意味着危险来临!
随着血液的肆意扩散,颅内压力瞬间飙升,周围的脑组织也遭受压迫。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剧烈的头痛,仿佛有千斤重的铁锤在猛击脑袋。同时,恶心和呕吐也会接踵而至,让人倍感不适。更为严重的是,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甚至意识受到干扰,陷入昏迷之中。
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高压症状和出血部位脑组织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准确定位诊断的依据。其中,基底核区脑出血(包括壳核出血和尾状核头出血)最为常见。
以额叶出血为例,由于额叶与人体的运动、言语、精神以及肢体协调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额叶出血往往会导致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以及对侧肢体瘫痪等临床表现。如果出血量较大,如本例中的接近100毫升,症状可能更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评估和治疗。
脑出血的危害
脑出血的危害主要包括:
- 神经功能损伤:可能引起偏瘫、言语障碍、失语等问题。
-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迷,严重情况可危及生命。
- 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可能致使更严重的脑损伤。
- 继发性脑损伤:感染、血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
- 长期后遗症:可能留下认知障碍、情绪问题、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 高死亡率: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
急性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 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
- 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药物因素:如抗凝药物使用不当。
- 其他因素:如脑动脉瘤、脑肿瘤等。
脑出血的高危人群
- 高血压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脂患者
- 吸烟者
- 酗酒者
- 长期熬夜者
- 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
预防措施
- 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 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适量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 戒烟限酒:减少烟酒对血管的损害。
- 管理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需要格外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保护脑部健康,维护生活质量。
本文联合出品:科普辽宁-中国医大一院 科普基地
本文撰稿:中国医大一院 陈思娇 中国医科大学 石宸钰 马铭阳 韩雨彤
本文审稿:中国医大一院/辽宁老年大学 陈思娇
绘表绘图:中国医科大学 韩雨彤
通用绘图:CMU科普园 医学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