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从资源垄断到全球产业链霸主的崛起之路
中国稀土:从资源垄断到全球产业链霸主的崛起之路
稀土元素,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矿产资源,如今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所在。从智能手机直至电动汽车,从风力发电直至F-35战斗机,稀土的应用可谓是无所不在。而中国恰恰牢牢地掌握着这张至关重要的“王牌”。
全球50%以上的稀土储量集中在中国,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将这些原始矿产打造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稀土开采相对容易,不过提炼与加工却属于一门技术活。把稀土从复杂的矿物当中分离并提纯出来,接着再将其加工成为高性能材料,这需要精湛的工艺以及完备的产业体系。这恰恰是中国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回顾历史,这种优势并非出于偶然。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便着手布局稀土产业,当时国际市场尚未察觉到它的战略价值。90年代,美国更是主动关停了本土的稀土矿,将加工环节外包给了中国。这个决定让美国后悔莫及。今天的中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开采、提炼加工产业链,这种综合实力不是短期内能够追赶的。
这几年美国急着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就在全球范围里加快了勘探的脚步。从澳大利亚开始,到加拿大;从非洲开始,到海底新的稀土矿藏接连不断地被找到。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了矿石,却没有配套的加工能力。美国的稀土加工厂早已荒废,技术积累也已落后。而中国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仍然无可撼动。
这不仅是资源方面的竞争,更是产业链层面的竞争。稀土如同“工业维生素”一般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性支撑。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有人说中国在“钳制美国”,但事实并非这般。中国的战略目标并非凭借资源去威胁世界,而是经由掌控产业链,达成更高层级的发展。从稀土提炼到永磁材料,再到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高科技产业生态。这才是真正的战略眼光。
美国已然看清了这一点,不过他们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追赶。稀土产业的技术积累需耗费时间,也需要人才以及持续的政策扶持,这并非仅仅凭借钞票便可得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拥有这种耐心与定力。稀土不应仅仅是“卖资源”,而是要成为促使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这乃是中国的长远规划。
全球稀土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不过中国并不担忧。由于我们的优势不但体现在资源方面,还体现在完备的产业体系上。他人在谈及“挖矿”之事而中国已然在思索怎样利用稀土去改变未来工业的格局。
这场竞争,远未结束,但中国已经占据了制高点。那些看似普通的稀土元素,正在支撑起,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未来。这不是偶然,而是战略眼光与持续努力的必然结果。
参考信源:
- 澎湃新闻—2023-12-19—(中国稀土:全面完成我国中重稀土资源整合,稀土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9-17—(中国稀土集团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有色金属报—2024-02-25—(中国稀土集团2023年度十大新闻发布重点新闻)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