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小学课本将“外婆”改“姥姥”引争议: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的博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小学课本将“外婆”改“姥姥”引争议: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的博弈

引用
环球网
9
来源
1.
https://m.huanqiu.com/r/MV8wXzEyMzExMzExXzE0MDBfMTUyOTU2MDI2MA==?__from=cambrian
2.
https://m.sohu.com/a/812584794_121618079/?pvid=000115_3w_a
3.
https://theory.gmw.cn/2024-10/31/content_37649907.htm
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s3580/moe_2448/moe_2450/moe_2461/tnull_40201.html
5.
https://zh.hinative.com/questions/26559983
6.
https://www.jiaowubang.com/newsinfo-10554.html
7.
https://m.toutiao.com/w/1812664544400387/
8.
https://www.chinaesperantoligo.com.cn/20240218-2/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96%E7%88%B6%E6%AF%8D

近日,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的一处改动引发了广泛争议。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原文中所有的“外婆”都被改成了“姥姥”。这一改动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关于方言与普通话使用规范的大讨论。

语言学视角:外婆vs姥姥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外婆”和“姥姥”都用来指称母亲的母亲,即外祖母。但是,这两个词的使用却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姥姥”被标注为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则被标记为方言。具体来说:

  • 姥姥 lǎo lao:【名词】外祖母。
  • 外婆 wài pó:〈方言〉【名词】外祖母。

然而,这种分类并非没有争议。有语言学专家指出,除了《现代汉语词典》之外,其他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并未将“外婆”列为方言。事实上,在南方地区,“外婆”是更常用的称谓,而在北方地区,“姥姥”则更为普遍。

这一争议也反映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不同的方言区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将“外婆”改为“姥姥”,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替换,实际上却触及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这一敏感话题。

政策背景: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

在中国,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推广和普及一直是国家语言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相反,国家也鼓励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尊重方言的合理存在,保护语言资源”。

社会影响:教育理念与文化传承

此次教材改动引发的争议,折射出教育理念和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深层矛盾。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不同方言区人们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其保护和传承同样不容忽视。

有专家指出,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味强调普通话而忽视方言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地方文化的流失。相反,通过合理的教育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了解和尊重方言,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多元思维能力。

此次争议也提醒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和教材编写时,需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要遵循语言规范,又要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实现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的双赢局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