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摩梭传统文化代际传承面临的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摩梭传统文化代际传承面临的挑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youthforsdg.org/2024/02/22/moso-challenge/

摩梭人,这个居住在四川和云南交界处泸沽湖畔的民族,拥有独特的母系社会传统和“走婚”习俗。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摩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摩梭人居住在风景秀丽、水草丰茂的泸沽湖畔,位于四川和云南的交界处,总人口约为50,000人。在历史上,摩梭人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羌族,后来与藏族、纳西族等民族发生了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摩梭文化。他们拥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和宗教,同时基本上保留了母系社会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摩梭人独特的文化特色之一是他们坚持着“走婚”的传统。


泸沽湖

这原本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百年来一直坚守自己文化习俗的地方,至今保留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现代化,摩梭人与外界形成了不可避免的交融关系。在外界经济、技术发展以及流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摩梭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困境,各方正在展开积极的努力,包括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当地群体的自发努力。

摩梭文化传承遇到的困难

首先,摩梭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地社会结构的变迁,包括经济、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变化,导致年轻人离开故乡,不再生活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从而影响了文化的传承。

过去,摩梭人一大家子都生活在一起,许多传统文化也是由长辈通过耳濡目染传给下一辈的。“我们以前读了小学,没有读初中高中了嘛,就一直陪在妈妈身边。”酿酒传承人布加单史玛表示。公布旦史布尺也回忆说,以前她们和妈妈一同睡在火塘边,晚上妈妈会给她们唱歌,渐渐地,她们也学会了妈妈知道的歌曲。

火塘

而如今,摩梭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离开泸沽湖,到外面赚钱、深造和开阔眼界。“年轻人大部分很喜欢在外面,哪怕说是在饭店里面打工,他们也觉得(比在家)轻松。”纺织传承人阿七卓玛拉初这样表示。她同时提到,虽然她多次向年轻一辈提及传承摩梭非遗的事,但他们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没到从事这类事务的时候,更愿意去探索摩梭以外的世界。

与此同时,摩梭博物馆馆长尔青也指出,“留在本地工作的时候,本地可提供的工作机会和岗位都不多,大家都去县里、市里甚至外省去读书。他们觉得出去读好书,去考公务员然后外派更好。”而且,“在外面就业的机会更多一些,他们认为去外面见识世面,体现人生价值,有这种观念。” 渐渐地,他们远离了摩梭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逐渐减弱。

其次,年轻一代对传承摩梭传统文化的兴趣相对较低,更偏向现代化和流行文化,使得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语言方面,如今摩梭孩子更多地使用汉语,摩梭语的使用已经相对较少。手机、电视成为摩梭孩子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大量浏览网络视频使得他们在上学之前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许多摩梭家长也和孩子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上学后,老师们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随着升学,孩子们逐渐进入流行文化主导的现代大城市,便很难再接触到摩梭语了。

除了语言,作为非遗的摩梭民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孩子们整日沉浸在网络上的流行歌曲中,哼唱着风靡大街小巷的旋律,逐渐遗忘了摩梭民歌的旋律。在摩梭婚礼上,大家普遍演唱汉文歌,只有一些摩梭老人会演唱传统民歌,然而年轻人用摩梭语演唱相对较少。


摩梭舅舅正在唱传统民歌《春播》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和认知有限,难以形成对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

一些摩梭特有的节日和仪式在逐渐被化简,导致年轻人很难理解背后的深意。以成人礼为例,山村里的摩梭人举办成人礼还会很隆重,经文甚至会念三个小时;而旅游村更多的只是走个形式,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聚一下,简单做下“表面看得到的东西”,但其中的含义已经被淡忘了。以前的成人礼会教孩子怎么做人,怎么敬畏自然,怎么尊敬老人;而现在则是鼓励孩子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考研究生,有些传统观念也因此失传了。

此外,科技发展对摩梭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老一辈人对现代科技的不熟悉,以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冲突,使得一些传统技艺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其传承。

“来到市场以后慢慢慢慢的被义乌的人,模仿力很强嘛,全国都是有名的,世界有名。然后他们就模仿掉了。”阿七卓玛拉初在被问及非遗产品的去留时说。她还提到,之前也请人创建过淘宝店,但是自己不会操作,所以一条都没有卖出去过。

现代技术比传统手工更高效,制造出的产品更加精美,导致许多手艺人只能靠着对技艺的热爱为生计,这不仅难以维持家庭生计,还时常面临亏本。然而,机器制造的产品“连一个线头都没有”,缺乏手工制品的用心和温度,也无法体现摩梭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摩梭手工纺织围巾

外部经济压力也在挤压摩梭文化的生存空间。由于地方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往往面临生计压力,有时甚至会被迫放弃传统手艺以谋求更好的收入来源。

对于摩梭文化的传承人来说,通过文化谋取生计常显得困难,因此他们面临着放弃传统文化的威胁。达巴传承人五六五独支直言不讳:“你想赚钱的话,这个文化不能学。”而摩梭人博物馆副馆长欧冠葳Jason则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做文化不赚钱?我个人觉得是因为这个事情跟普通人的生活太脱节了。做文化这个东西跟我们现在社会最关注的生产力本身的关系不大。”

对于摩梭年轻人而言,相比传承传统文化,他们有着许多更轻松的赚钱途径。就如Jason所言:“我们从经济上来讲,如果外出务工或者是做旅游的,这个他一天做一个导游,他就可以拿五六百块钱的收入。他为什么要去种地?为什么要去放牧?为什么要去在家里面养猪?”尔青馆长也提到,“去外面打工的生意效率是比较高的,一天能给两三百,一两百,他们苦力一些可能会再加了很多。干活的东西效益是比较低”。

情人牧场

保护摩梭文化方面展开的努力

针对这些情况,各群体正在进行不懈努力,希望从宣传和的角度帮助摩梭民族的人们发扬他们传承百年的传统文化,避免失传。

当地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减税、投资旅游景点等,为文化传承提供支持。

首先,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如推选非遗传承人等,积极介入并支持摩梭传统文化的传承。尽管摩梭老人可能对非遗概念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差异,然而,随着他们目睹国家对非遗保护的大力支持,他们逐渐意识到这一文化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传承工作。成为非遗传承人不仅意味着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还会带来更广泛的宣传机会。

此外,自2015年开始,四川省政府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以保护摩梭文化。原计划在2014年至2016年每年拨款1亿元用于摩梭家园建设及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延长了补助时间至2018年。同时,宁蒗县永宁镇落水村委会大落水村被列入2022年省级绿美村庄建设名单,获得了1.2亿元的投资,用于促进民族文化村落的保护。

当地政府还通过各种补贴形式为摩梭文化宣传提供财政支持。不仅有直接的资金支持,还有为摩梭文化宣传活动降低税负的政策,如Jason所言,“我们在做本地旅游的时候,可以把税给降低一点点,因为我们在帮助更多的本地人去讲自己的文化”。政府还提供场地资源,如将一块地方用作临时活动场地,而不将其划为林地。对于遇到困境的织布作坊,政府也会提供多种方式的帮助,如提供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以促进老百姓的织布工作,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助于推动摩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组织和个人采取“自救”措施,如设计文创产品等,积极参与文化保护工作。

摩梭人博物馆的文创帆布袋


摩梭人博物馆文创:母亲的猪槽船

纺织传承人阿七卓玛拉初在丽江开了一间店铺,主要售卖手工纺织围巾,已经经营了十几年。在她看来,“卖东西都是卖缘分,碰见了,就卖一条,很随意”。除了售卖围巾,她的店铺还提供织布体验服务。“路过的人想体验一下,我就真心地教给他们,凭自己的良心,他们学到多少就是多少。毕竟,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我们这边旅游,能见一面也是缘分,如果他们有需要,我就愿意教一下。”在与顾客的交流中,她结交了许多朋友,并且“也对我们起到了很多宣传作用”。

摩梭织布机

阿七卓玛拉初的姐姐阿七独支玛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被尊称为“阿七妈妈”。据阿七卓玛拉初所说,阿七独支玛是当年村里为数不多的初中生之一。“她觉得我们摩梭什么文化都没有,这个文化是最好的一个,失传了的话很可惜。”于是初中毕业后,阿七独支玛开始跟妈妈学纺织,从编线、纺线、理线开始学起。学会后,她又教给其他人,逐渐在村子里发展了好几家纺织工坊,摩梭手工编织围巾也成为了丽江的一个旅游产品。

然而,后来义乌的机器编织围巾开始冲击手工编织围巾市场。“义乌的围巾多了去,游客一对比,人家的价位十块钱一条,我们拿什么竞争?”阿七卓玛拉初说。阿七妈妈认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人和网络的帮助,于是她的儿子阿七哥帮她将12个摩梭图案注册成商标,将摩梭纺织文化带上了“正规的轨道”。

摩梭人博物馆是由摩梭馆长多吉和尔青于2001年创建的。他们从山上扛下来一个祖母屋,到各户摩梭家庭里搜集展品,结合自己对摩梭文化的了解,建立了这个博物馆,并得到了外界的文化支持。近年来,副馆长Jason和秘书长小微(化名)加入,负责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策展、商业合作、学术合作、摩梭文化的保护与宣传以及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他们通过文创产品推广摩梭文化,与达巴传承人合作进行达巴经文的保护。

此外,他们与中小学合作制作一些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摩梭文化,并推出研学团和旅游团,向外界宣传摩梭文化。在天津博物馆办摩梭人文化展后,摩梭人博物馆小微带着摩梭的年轻一辈参观展览,让他们感受到外界对摩梭文化的热情与赞美。“他们回来以后,从觉得与自己无关,到变得也时常愿意去摩梭人博物馆帮忙了。”


摩梭人博物馆

摩梭人在百年岁月的沉淀中创造了自己独特且丰富的文化,尽管面对着大大小小的危机,老一辈摩梭族人、新一辈继承者们、热爱摩梭文化的人们都在努力将这份可以称之为瑰宝的文化传承下去。

“每个民族都是一座金山。”阿七哥说。

本文原文来自youthforsdg.org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