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恐归族:回家过年的甜蜜与哀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恐归族:回家过年的甜蜜与哀愁

引用
虎嗅网
13
来源
1.
https://m.huxiu.com/article/2630596.html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19517
3.
https://news.cctv.com/2024/02/01/ARTIuy038nbWKuAfxqS90ixG240201.shtml
4.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98779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AB%E5%AE%B3
6.
https://psy.fh21.com.cn/view/7794322.html
7.
https://m.investgo.cn/article/gb/fxyj/202402/709259.html
8.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4267.htm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D%E7%A9%86%E6%96%AF%E6%9E%97%E7%9A%84%E8%BF%AB%E5%AE%B3
10.
http://www.lbbiy.com/info/show/135104/
11.
https://mental-hug.com.tw/post/ptsd
1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8179105
13.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9b9a2790bef446b58eeb6e08636d03fe!!wm_id=6038553ce7ba4e67929cb9c1930e7714

春节前夕,一则关于“恐归族”的话题悄然登上热搜。这个略带戏谑的词汇,道出了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内心的苦楚。所谓“恐归族”,指的是那些因各种压力而不愿回家过年的人。他们并非不爱家,而是害怕面对回家后的一系列“考验”。

压力重重:回家过年的“隐形负担”

“恐归族”的形成,源于多重压力的叠加。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压力。对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回家过年的开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车票、年货、红包,每一项都可能耗尽他们的积蓄。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过年预算:给双方父母的红包各2000元,亲戚送礼每家200元,再加上路费和其他支出,总计近1.6万元。这笔钱,几乎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工资。

除了经济压力,情感上的困扰也是“恐归族”不愿回家的重要原因。催婚催生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写道:“每次回家过年,耳边充斥着的都是‘什么时候结婚’‘对象找到了吗’这类问题,感觉像是一场无形的审判。”这种持续的追问,让许多未婚青年感到焦虑和无奈。

此外,繁琐的人情世故也让一些人望而却步。走亲访友虽然是一种传统习俗,但频繁的应酬让一些人感到疲惫,尤其是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每次回家过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这家就是那家,感觉自己像个社交机器,完全失去了个人空间。”

心理剖析:逃避背后的深层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恐归族”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掌控感: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习惯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回家后却要面对各种“安排”和“期待”,这种反差让他们感到不适。

  2. 逃避现实:面对家庭和现实的压力,一些人选择通过逃避来保护自己,避免直接面对问题。

  3. 寻求关注:通过“恐归”的行为,一些人可能在无意识中寻求家人的关注和理解。

  4. 价值观冲突: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和长辈在生活方式、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种冲突在春节期间容易被放大。

应对之道:如何化解“恐归”焦虑

面对“恐归”带来的困扰,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调整心态:认识到过年的意义在于团聚和放松,而不是各种压力的来源。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和家人的情感交流上。

  2. 合理规划:提前制定过年预算,明确各项支出的上限,如红包金额、年货采购费用等,避免过度消费。可以列出详细的购物清单,根据实际需求购买,不盲目跟风。

  3. 有效沟通:对于可能引发矛盾的问题,如家庭事务安排、育儿观念等,提前与家人心平气和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尊重他人的意见,寻求共识。

  4. 适度放松:过年期间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如每天散步半小时、做简单的室内瑜伽等,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看电影、听音乐、绘画等,在过年的忙碌中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放松身心。

真实故事:从“恐归”到“盼归”的转变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让人深思。她说:“以前总找借口不回家过年,觉得家里太压抑。但去年过年时,母亲的一通电话改变了我的想法。她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房间已经给你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回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以前害怕回家过年,是因为总觉得要‘衣锦还乡’。但后来发现,父母最在意的不是我带了多少礼物,而是能和我一起吃顿热乎饭,聊聊天。”

结语:家是永远的港湾

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归宿。面对“恐归”的困扰,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颗愿意理解和包容的心。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回家过年不再是负担,而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