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降至14.08亿:负增长持续,老龄化加剧
中国人口降至14.08亿:负增长持续,老龄化加剧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人口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总量出现重要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总人口为14.08亿人,较上年末减少139万人,这是中国人口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全球人口在2024年中期达到82亿,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进一步下降。
人口变化的具体数据
从人口增长来看,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虽然较2023年的902万人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此同时,死亡人口达到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
从人口结构来看,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22年的19.8%上升至2023年的21.1%,而16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则从62%降至61.3%。这表明,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
人口变化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育率来看,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国生育率仅为1.19,远低于2.1的生育更替水平。生育率持续低迷,导致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从死亡率来看,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死亡人口达到1110万人,较2022年增加69万人,这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加剧有关。
人口变化的影响
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引发劳动力短缺问题。从消费市场来看,年轻人口减少可能影响消费活力,而老年人口增加则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从社会保障来看,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增加养老负担,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全球人口趋势对比
与全球人口趋势相比,中国人口变化呈现出一些特殊性。根据联合国《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全球人口预计在未来60年内还将增加20亿,到2080年代中期达到约103亿的峰值。而中国等6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规模已在2024年前达到峰值,预计未来30年内将减少14%。
从生育率来看,全球超过半数的国家和地区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低于2.1个,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面临“超低生育率”挑战,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少于1.4个。从人口结构来看,全球人口平均年龄在增加,预计到2070年代末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18岁以下人口数量,而中国这一趋势可能更为明显。
政策应对与未来展望
面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在生育政策方面,已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并提供税收优惠、孕产妇保健等激励措施。在养老服务方面,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推进医养结合。在劳动力市场方面,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延长退休年龄等方式应对劳动力减少的挑战。
然而,人口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其影响也将持续显现。未来,中国需要在生育支持、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也需要关注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