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京剧艺术的形成及著名演员(湖北籍罗田余、江夏谭、汉川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京剧艺术的形成及著名演员(湖北籍罗田余、江夏谭、汉川汪)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VTU8O20552DR54.html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形成和发展凝聚了几代艺术家的心血。从道光年间的徽戏、汉剧到光绪时期的成熟剧种,京剧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及其代表性演员的贡献。

清代地方戏在北京展开竞争,各剧种在相互吸收和融合中不断发展。昆曲与京腔合班演出,京腔与秦腔同台竞技,最终徽班成为主流。道光年间,湖北汉剧的西皮调传入北京,与徽戏的二黄调相结合,形成了京剧的基本腔调。到了咸丰初年,在一批杰出演员的创造下,京剧开始从徽戏中蜕变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期京剧演员中,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被誉为“老生三鼎甲”。余三胜来自湖北罗田,以唱西皮调著称,将皮、黄两种腔调熔于一炉,善用花腔,对二黄反调有所发展。张二奎嗓音洪亮,行腔坚实有力,擅长扮演帝王角色。程长庚则融会徽调、汉调、昆曲之长,音调沉雄,饶有韵味,是京剧界杰出的演员和戏剧活动家。

咸丰、同治时期,京剧人才辈出。徐小香以演小生著称,有“活公瑾”之称;胡喜禄对京剧青衣一行影响颇大;刘赴三擅长彩旦;黄三雄善用京白打诨;杨鸣玉以演《十五贯》中的娄阿鼠闻名;卢胜奎擅长编剧,以整本戏《三国志》最为流行。

光绪时期,京剧发展更为完整。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成为新的“老生三鼎甲”。谭鑫培继承余派艺术而有所发展,将“安工”、“衰派”、“靠把”三行表演艺术有机融合,形成“谭派”。汪桂芬是程派艺术的直接继承人,唱腔雄劲沉郁,自成“汪派”。孙菊仙嗓音高亢,善于激越腔调,形成“孙派”。

京剧剧目丰富,据统计有一千多个,大部分为不知名作者所作。优秀作品如《打渔杀家》《宇宙锋》《四进士》等,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喜爱憎恶。京剧虽曾受宫廷熏陶,但其基础始终在民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次有进步意义的变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