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协提醒:沉迷网游伤视力、损健康
中国消协提醒:沉迷网游伤视力、损健康
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络游戏消费体验报告》指出,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已成为危害视力的第二大主要因素。除了视力损害,过度游戏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精神疲劳、睡眠障碍、社交能力下降等。
数据揭示:游戏成瘾形势严峻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过度网络成瘾的发病率是6%,而我国这一比例已接近10%。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年调查,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比达18.7%。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度游戏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日本一项针对97,602人的研究显示,虽然适度游戏对心理健康有益,但每天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这种益处就会显著减少。
案例警示:游戏成瘾的危害不容忽视
游戏成瘾的危害远不止于视力下降。多个真实案例揭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 2015年,合肥市发生一起残忍杀人焚尸案,两名在校学生因模仿网游中的暴力行为,杀害两名老人并焚尸。
- 上海大学曾劝退81名大学生,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
- 一名19岁大学生在网吧连续游戏数十小时后,因视网膜疲劳和低血糖症而昏迷。
- 2002年,南昌市一名高三学生在玩网络游戏《传奇》时,因兴奋过度而猝死。
专家建议:如何预防游戏成瘾
面对游戏成瘾这一社会问题,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合理控制游戏时间:国家卫健委建议青少年每次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培养多元兴趣:通过户外运动、阅读、艺术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加强家庭陪伴: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
学校和社会联动:学校应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社区应提供健康的娱乐场所,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客观看待游戏:双刃剑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并非全然有害。研究表明,适度游戏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可以培养专注力、提升思维灵活性,甚至促进学习。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指出,游戏可以成为重要的教育工具,帮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游戏成瘾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游戏与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减少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正如专家所言,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通过合理的引导和管理,才能让游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有益补充,而非危害健康的“电子海洛因”。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