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专家推荐:胃痛患者的饮食调理指南
广州医科大学专家推荐:胃痛患者的饮食调理指南
胃痛是许多人都曾经历过的不适症状,但不同类型的胃痛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樊春华指出,胃痛的饮食调理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来定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饮食建议。
饮食调理基本原则
樊春华医生强调,胃痛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餐定时定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饥过饱。
清淡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细嚼慢咽: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以减轻胃肠负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精、浓茶、咖啡等,这些都可能加重胃部不适。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过度节食,注意饮食卫生。
推荐养胃汤方
党参淮山排骨汤
材料:党参20克、山药20克、生姜3片,红枣5个、猪排骨200克。
功效:健脾祛湿,益气和胃。
适用人群:适合脾胃虚弱、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常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烧心、反酸等症状。
禁忌人群:胃阴亏虚者忌服。
鸡骨草薏仁炖乌鸡汤
虽然未找到该汤方的具体信息,但根据中医调理原则,鸡骨草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止痛的功效,薏仁则能健脾渗湿,两者与乌鸡搭配,可能对湿热型胃痛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中医养胃基本原则
中医认为,养胃应遵循“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调养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养胃方法:
以“吃”养胃: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小米粥等,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恢复。山药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好习惯”养胃: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刺激的食物,吃饭时保持愉快的心情。
以“动”养胃:适量运动可以促进消化,但避免空腹运动。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对养胃特别有效。
以“艾”养胃:艾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可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以“穴”养胃:按揉胃舒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可以缓解胃痛。
不同类型胃痛的饮食建议
进餐不规律胃痛:适合食用补气养胃的食物,如香菇、鲫鱼、牛肉、大枣等。
进食冷饮后胃痛:应多食用温热食物,如羊肉,烹饪时可加入生姜、紫苏叶等温胃散寒的食材。
暴饮暴食胃痛:需要消食、和胃、导滞,可适量食用山楂、白萝卜等。
饮食油腻胃痛:适合食用偏凉性的食物,如黄瓜、苦瓜、冬瓜等。
过食辛辣胃痛:应多食用乌梅、百合、鸭肉、蜂蜜等酸甘滋阴的食物。
“老胃病”胃痛:可多食用能行气活血的山楂,或饮用由其制作的果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饮食调理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胃痛持续或伴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