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遭遇赎回潮,监管出手!2025年债市将如何演绎?
债基遭遇赎回潮,监管出手!2025年债市将如何演绎?
近期,债券基金市场出现了一轮赎回潮,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遭遇大额赎回。据公开信息显示,仅1月14日至15日两天内,就有景顺长城、中邮、中信保诚、鹏华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因旗下债基发生大额赎回而提高基金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七位或八位。
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有公募人士指出,部分基金持有者可能出于对后续市场走势的顾虑,选择赎回基金以规避风险。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往往持有较大份额,一旦决定赎回,对基金的影响更为显著。
面对市场出现的赎回压力,监管层迅速出手,要求基金管理人加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更为精细的投资风险控制制度。具体措施包括:
暂缓债券基金审批:自2024年7月以来,业内再也没有新的债券基金获批。最近一次债基获批时间为6月18日,包括华商基金、建信基金、华宝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拿到了批文。
控制新发规模:零售类债券基金的首发规模上限已经从80亿元调低至50亿元。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成立规模较大的建信鑫益90天持有、华宝宝嘉30天持有,首募规模分别为47.7亿元、48.1亿元。
限制债券久期:监管要求新上报的零售类债券基金久期不得超过两年。零售类债券基金主要是30天、60天、90天的滚动持有期债券,主要承接的是银行理财资金净值化转型过程中的投资需求。
这些措施的出台,反映了监管层对债市风险的高度重视。事实上,2025年债市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一方面,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可能对债市形成压制;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走向也存在变数。市场普遍预期,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低利率环境或难言完结,但机构的趋同交易或催化行情极致化演绎,叠加对理财净值管理的监管趋严,债市波动或将提高。
回顾2024年10月的理财赎回事件,当时在股市回暖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资金的回流节奏明显放缓,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业绩基准也受到了影响。这一幕似乎正在债基市场重演。根据光大证券的报告,当前居民风险偏好有所抬升,对于固定收益投资的价差趋于钝化,这可能导致理财规模增长乏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环境下,需要更加关注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债基时,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 关注基金定期报告,了解持有人结构和潜在风险
- 选择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产品
- 关注基金经理的管理经验和历史业绩
- 保持合理的投资预期,避免盲目追涨杀跌
总体来看,2025年债市仍处于顺风周期,但波动可能加大。投资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更需要关注风险,做好资产配置,以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