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屿元代沉船:1.7万件龙泉青瓷揭秘海上丝路辉煌
圣杯屿元代沉船:1.7万件龙泉青瓷揭秘海上丝路辉煌
2010年,一场名为“鲇鱼”的台风意外揭开了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的一段尘封历史。在这片暗礁丛生、海况复杂的水域下,一艘载满龙泉青瓷的元代商船静静地沉睡了数百年。直到2022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对这艘沉船的考古发掘工作,历时8个月,终于让这艘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古船重见天日。
1.7万件文物重现天日
考古队在近3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总计约1.7万件文物标本,其中龙泉窑青瓷多达1.6万余件。这些瓷器种类繁多,包括碗、盘、碟、香炉、高脚杯等,展现了元代晚期龙泉窑瓷器的丰富面貌。这些瓷器不仅工艺精美,更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当时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品,见证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龙泉窑青瓷的辉煌
龙泉窑是宋代至明代中国最重要的青瓷窑场之一,其产品以釉色青翠、质地细腻而著称。在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龙泉窑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远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非地区。据考古学家郑建明教授介绍,这一时期龙泉窑瓷器的外销比例高达50%-90%,在环印度洋地区甚至达到80%-90%。
水下考古的技术突破
圣杯屿元代沉船的发掘,不仅是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更展现了中国水下考古技术的显著进步。考古队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小型化抽泥设备、小气枪型吹泥设备等,有效减少了对文物的损伤。特别是在低能见度的海底环境中,考古队拍摄了近6万张近景照片,通过水下三维摄影拼接技术,首次完整呈现了沉船遗址的高清全景影像。
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这次考古发现不仅揭示了元代晚期龙泉窑瓷器的外销盛况,还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考古专家梁国庆指出,尽管当时东南沿海战乱频仍,但以圣杯屿沉船为代表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仍处于鼎盛状态。同时,沉船中发现的海外输入物品,如象牙、玻璃环等,也体现了当时海上贸易的双向互动特点。
圣杯屿元代沉船的考古发现,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重现,更是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诠释。通过这些精美的瓷器,我们得以一窥7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感受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魅力。这次考古发现,无疑为研究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文化交流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