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桥镇: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典范
凤桥镇: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典范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一个曾经以养猪为主的小镇,如今已华丽转身为乡村旅游胜地。在这场蝶变中,凤桥镇不仅注重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更通过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凤桥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统计,全镇共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文物保护点、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1处市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1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40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和3处古树名木。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凤桥镇的历史变迁,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文化+”模式的创新实践
为了更好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凤桥镇积极探索“文化+”模式,通过文化礼堂建设、乡村艺术发展等方式,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在文化礼堂建设方面,凤桥镇投入大量资金,高标准建设文化礼堂,使之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礼堂内设多功能厅、图书室、健身房等设施,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培训、展览展示等,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凤桥镇在乡村艺术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联丰村为例,该村将闲置民房改造成青年艺术空间,开设了音乐茶吧和王祥里音乐厅。在这里,村民可以免费学习吉他、非洲鼓等乐器,参与音乐疗愈活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凤桥镇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例如,凤桥镇建立了“医疗物资低空运输通道”,使用无人机运送药品和样本,优化了农村医疗条件。这种数字化手段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也为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文化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凤桥镇依托文化礼堂和艺术空间,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非洲鼓课程、音乐疗愈活动等,吸引村民和游客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以联丰村为例,该村定期举办非洲鼓课程,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参与。村民郑钰表示:“像我这样从零开始学习乐器的村民有很多。这里学习很方便,有时候我还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音乐。这个文化空间真是为我们打开了艺术的大门。”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凤桥镇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乡村的文化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
凤桥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条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道路。未来,凤桥镇将继续深化“文化+”模式,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同时,凤桥镇也将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与科技的双重驱动下,凤桥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