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票价调整:市民出行成本大变天?
北京公交票价调整:市民出行成本大变天?
近日,北京市举行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对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各自两套方案进行讨论。此次票改旨在通过价格手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增强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最新消息,调价后地铁通勤人群月均支出189元,公交通勤人群月均支出86.5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未超过2007年水平。尽管票价有所调整,但政府承诺财政投入只增不减,将更多用于低收入群体保障及新线建设等方面。这一变化将如何影响市民日常出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铁票价调整方案
根据最新方案,北京市轨道交通(除首都机场线、大兴机场线外)将实行计程限时票制。具体票价如下:
- 起步6公里(含)内3元
- 6公里至12公里(含)4元
- 12公里至22公里(含)5元
- 22公里至32公里(含)6元
- 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
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次行程在付费区内最多可停留4小时。
此外,还设有累计优惠政策:
- 每自然月内,乘客使用同一张一卡通卡、北京互通卡、银联闪付卡、手机闪付卡、亿通行Pay、同一个互联网票务APP(部分)账号的手机二维码乘坐轨道交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8折优惠;
- 满15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5折优惠;
- 支出累计达到400元后,不再享受打折优惠。轨道交通支出累计记录每自然月底清零,下自然月重新累计。
同时,还推出了电子定期票,乘客可在车票使用有效期限内,凭票单人不限次数刷闸乘车。适用于除机场线外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所有线路。
公交票价调整方案
公交线路的票价调整方案尚未公布具体细节,但可以预见的是,此次调整将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政府将通过价格手段调节客流,缓解高峰时段的拥挤状况,同时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出行需求得到满足。
政府保障措施
为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票价调整影响,民政、人力社保、统计部门将及时测算票价调整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纳入2015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调整。
此外,政府还计划在2015年底前推出轨道交通低峰优惠票价。其他票种(如日票、特定线路通勤票等)、地上地下联乘、换乘优惠等政策也将根据公共交通整体运营、乘客需求、相关信息系统改造等情况适时推出。
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根据官方数据,调价后地铁通勤人群月均支出189元,公交通勤人群月均支出86.5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未超过2007年水平。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公共交通出行成本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对于低收入群体和频繁使用公共交通的通勤族来说,票价调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政府的配套保障措施将为这些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其基本出行需求不受影响。
北京地铁运营现状
截至2023年12月,北京地铁共有27条运营线路,包括22条地铁线路、1条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2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和2条机场轨道,运营线路总里程836公里,拥有489座运营车站。2023年平均日客流量为946.2万人次,年客流量达34.5亿人次。
北京地铁的规划始于1953年,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是大中华地区首个地铁系统。目前,北京地铁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运营总里程将达到1,000千米。
结语
此次公交票价调整是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一步。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既能增强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又能确保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得到满足。政府的配套保障措施将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支持,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随着北京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将继续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