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杨万里《稚子弄冰》:冬日晨曦里的童趣与诗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杨万里《稚子弄冰》:冬日晨曦里的童趣与诗意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m.sohu.com/a/782690449_121124385/?pvid=000115_3w_a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526143549091247
3.
https://m.sohu.com/a/782460414_121935615/?pvid=000115_3w_a
4.
https://www.guoxuemeng.com/mingju/428419.html
5.
https://www.hmz6.com/news/2025-01-23-221619164
6.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7%8E%8B%E5%AE%89%E7%9F%B3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晨景:清晨,儿童从铜盆中取出冻了一夜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锣(银钲)来玩耍。他们敲击冰块,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玉磬在林间回响。然而,冰块突然落地摔碎,发出了如同玻璃破碎般的声响。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源于立春前鞭打春牛的习俗,儿童模仿大人的行为,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01

诗意解读

全诗四句,简洁明快,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 “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儿童从铜盆中取出冻了一夜的冰块。一个“脱”字,生动地描绘出儿童小心翼翼地将冰块从盆中取出的情景。

  • “彩丝穿取当银钲”:儿童用彩色丝线将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玩耍。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冰块比作古代的乐器——银钲,既点明了冰块的形状,也暗示了它将被用来敲击发声。

  • “敲成玉磬穿林响”:儿童敲击冰块,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玉磬在林间回响。这一句通过听觉描写,展现了儿童游戏时的欢乐气氛。

  • “忽作玻璃碎地声”:冰块突然落地摔碎,发出了如同玻璃破碎般的声响。这个意外的结局,既令人惋惜,又让人忍俊不禁。

02

艺术特色

  1. 色彩鲜明:金盆、彩丝、银钲等意象交织出一幅绚丽的画面。

  2. 声音丰富:从“玉磬”般清脆的敲击声到“玻璃”破碎的瞬间,形成听觉上的对比。

  3. 心理捕捉:通过儿童玩冰的过程,体现了他们天真烂漫和对游戏的专注。

03

文化内涵

  1. 童趣与生机:诗中通过儿童晨起弄冰的场景,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快乐。这种对儿童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在宋代诗歌中颇具代表性。

  2. 季节与民俗:诗作于立春前夕,正值冬末春初。儿童模仿大人“鞭春牛”的习俗,反映了民间迎接春天、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3. 诗意与哲理:通过儿童游戏的场景,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冰块从完整到破碎的过程,也暗含了事物无常、珍惜当下的哲理。

04

艺术价值

《稚子弄冰》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趣味的冬日画面,既表现了儿童的纯真快乐,也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杨万里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清晨。

05

结语

《稚子弄冰》是杨万里“诚斋体”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生动活泼的风格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儿童游戏的欢乐场景,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之趣的深刻体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一窥南宋时期儿童生活的生动画面,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纯真与快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