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海外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与文化盛宴
春晚:海外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与文化盛宴
随着农历除夕夜的临近,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开始期待一场特殊的文化盛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这场始于1983年的电视晚会,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更成为海外华侨华人连接祖国的重要纽带。
春晚: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春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的电影《春节大联欢》,这是中国大陆有影像记录的第一场春节晚会。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形式举办春节晚会,并将其定名为“春节联欢晚会”,这一传统延续至今。2012年,春晚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观众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2014年,春晚升格为“国家项目”,规格为中国国内文艺晚会最高级。
海外华侨华人的春晚情结
在阿联酋迪拜,2025年春晚宣传片首次亮相当地最大的室内演出场馆“城市漫步”,拉开了春晚在阿联酋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的序幕。当地时间1月11日晚,第十一届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在该场馆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参演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迪拜国际机场和全球最大购物中心——迪拜购物中心的电影院也将全程转播春晚盛况。
在乌拉圭,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举办的“温暖迎春·共庆中国年”新春招待会上,现场播放的春晚宣传片引起观众热烈反响。乌拉圭华人协会副会长戴宇飞表示:“春晚是一种情怀,是怀念祖国的一种方式,也是走近祖国的一种方式。”
创新:春晚的永恒主题
2025年春晚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今年首次采用8K伴随4K同步制作模式,运用XR、AR等前沿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看体验。同时,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通过AR虚拟技术和AI语音技术,让特殊群体也能享受这场文化盛宴。
春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越南,以“同欢乐、话友谊、促发展”为主题的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红河流域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两国艺术家同台演出,通过歌舞、戏曲、武术等艺术形式,展现中越文化的独特魅力。晚会通过媒体同步传播,观看人数屡创新高,成为促进中越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载体。
从1983年到2025年,从国内到国际,从电视到网络,春晚不断与时俱进,但其作为中华文化符号和情感纽带的地位始终不变。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春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份乡愁,一种文化认同,一座连接故土与他乡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