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心梗日:科学防治,远离“心”痛
1120心梗日:科学防治,远离“心”痛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设立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提醒公众关注心肌梗死(简称“心梗”)这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心梗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通过及时识别症状和采取正确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梗的早期预警信号、高危人群的预防方法,以及发作时的应急处理要点。
识别心梗:这些症状要警惕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方,可能扩散至左肩、左臂、背部、下颌或上腹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紧缩性或烧灼样,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疼痛不典型,可能表现为牙痛、咽喉痛或胃痛。除了胸痛,呼吸困难也是一个重要信号。当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时,肺部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呼吸急促、气短。心肌缺血时,胃肠道的供血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种表现常被误认为是胃肠疾病,延误诊治。心肌梗死的剧痛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大量出汗。这种冷汗通常伴随胸痛或呼吸困难而出现。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全身氧气供应减少,患者可能感到极度乏力,甚至出现晕厥。
高危人群:预防是关键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是心梗的高危人群。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增厚、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高血脂患者同样面临威胁,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心梗的重要诱因。糖尿病患者不仅血糖水平高,还会导致脂代谢紊乱,使得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大幅上升。吸烟者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害血管,促进血栓形成,患心梗的风险也显著增加。有心肌梗死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预防心肌梗死,首先要从健康饮食开始。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蔬菜,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体检是另一重要措施,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高危因素。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车,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心梗风险。戒烟限酒也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烟草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应急处理:把握“黄金90分钟”
一旦出现疑似心梗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脏某些区域血流突然减少、中断,心肌细胞因为缺血而坏死。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胸前区疼痛、呼吸不畅,压迫感,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难以自行缓解。患者常常会伴随心情紧张、焦虑。还可能出现血压降低、晕厥、出汗、手足湿凉等心源性休克症状。心肌梗死容易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意识丧失,需要立即行心肺复苏(CPR)。
应对方法如下:
- 成年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胸前区疼痛、压迫症状,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 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心绞痛症状,但无法治愈心肌梗死,且心动过缓、低血压时慎用。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的药物,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
- 尽快就诊,尽早治疗。心梗的急救黄金时间是发病后90分钟,一旦错过,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新研究进展:新药带来新希望
在心梗防治领域,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晖致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Selatogrel,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款药物可通过自动注射器皮下给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阶段的治疗。目前,该药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预计2027年完成。研究显示,Selatogrel在Ⅱ期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得FDA的快速通道认证。这一创新药物的问世,有望为心梗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心梗虽然凶险,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救治,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心梗威胁。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就医,把握“黄金90分钟”,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