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山协会:打造专业高山向导队伍,筑牢登山安全防线
中国登山协会:打造专业高山向导队伍,筑牢登山安全防线
2024年12月4日,中国登山协会第四期初级高山向导培训班在四川成都顺利结业。此次培训历时十余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接受了系统的高海拔登山知识和攀登技术培训。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产业发展部副主任袁复栋在结业仪式上表示,这批学员将成为中国登山事业的新生力量,为推动登山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登山协会多年来致力于登山安全培训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登山运动的权威机构,中国登山协会在登山安全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
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中国登山协会的登山安全培训体系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理论课程包括高山向导职责、高山地形及冰川地貌、高山常见病症预防、高山营地管理、登山活动计划与准备、登山组织管理及领导力、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等内容。实践课程则涵盖裂缝区行进技术、裂缝救援技术、雪崩救援、冰雪综合技术实践、山峰攀登综合实践等。
培训对象主要面向有志从事登山运动事业的专业人士,要求年龄在25至5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不宜从事高海拔活动的病史。此外,报名者还需具备至少3次6000米以上山峰的登顶或高度记录,达到运动攀岩5.9级和攀冰WI3级以上水平,并获得所在地省级登山协会的推荐。
创新性的安全教育模式
除了传统的培训课程,中国登山协会还推出了“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该计划自2013年实施以来,已在全国28个省区市累计举办100余场户外安全教育巡讲,现场参与观众达到8万多人次。中国登山协会的专业讲师团队深入各地,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现场演示,向户外运动爱好者传授安全知识和风险应对方法。
为了扩大安全教育的覆盖面,中国登山协会还开发了多种户外安全知识文化产品,如户外安全手册、户外知识扑克牌等。同时,协会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登山户外安全动画片《无法阻挡》和系列安全科普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普及户外安全知识。
实战中的安全保障
中国登山协会的安全培训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在实践中应用。以慕士塔格峰登山活动为例,登山中心连续两年派出检查组进行安全检查和救援保障工作。2022年,8名工作人员在慕峰开展了近50天的检查和保障工作,涉及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攀登线路安全等20项内容。2023年,面对恶劣天气,登山中心再次派出10人团队,成功完成一次在C3营地海拔6900米以上的搜救任务,寻回1名失踪近12小时的攀登者和1名体力透支的队员。
此外,登山中心还制定了《登山中心关于加强高危险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管理的督导检查方案》,通过线上督导和实地督导的方式对各类高危险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持续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赛事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未来展望
随着登山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登山协会将继续完善登山安全培训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山向导人才。同时,协会还将进一步加强户外安全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推动登山运动向着更加安全、规范的方向发展。
中国登山协会第四期初级高山向导培训班的圆满结业,标志着中国登山事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些优秀的向导人才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发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中国登山精神,为推动中国登山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