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必学:12条劳动法知识让你不踩雷!
职场新人必学:12条劳动法知识让你不踩雷!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掌握劳动法知识是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一步。从签订劳动合同到处理劳动争议,这些法律知识不仅能帮助你避免踩坑,还能有效应对各种职场挑战。以下是12条老板最怕你知道的劳动法知识,让你在职场游刃有余,不再担心权益受损。
劳动合同签订与管理
1. 劳动合同签订时间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2.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一份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码
- 劳动合同期限
-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 劳动报酬
- 社会保险
-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3. 试用期规定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的特殊时期,但有严格限制:
-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关系终止与解除
4. 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5. 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
-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 用人单位提前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特殊情形下的劳动关系
6. 退休人员用工
用人单位招用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应当与被招用人员订立书面劳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7. 在校学生勤工助学
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招用年满十六周岁的在校学生的,应当与被招用人员订立书面劳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8.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劳动法实务案例解读
9. 末位淘汰制是否合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等级考核中居于末位等次,不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不符合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用人单位不能据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0. “合作经营”协议是否属于劳动合同?
如果协议约定的双方权利义务内容、实际履行情况等符合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劳动者主张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即使协议中包含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期限等条款,劳动者也不能以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支付第二倍工资。
11. 年终奖发放前离职是否享有年终奖?
年终奖发放前离职的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支付年终奖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劳动者的离职原因、离职时间、工作表现以及对单位的贡献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如果劳动合同的解除非因劳动者单方过失或主动辞职所导致,且劳动者已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的工作业绩及表现不符合年终奖发放标准,劳动者有权获得年终奖。
12. 竞业限制条款的效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条款中约定,因履行竞业限制条款发生争议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期间不计入竞业限制期限的,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情形,应当认定为无效。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劳动法不仅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对用人单位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作为职场新人,了解这些劳动法知识,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也能让你在职场中更加自信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