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理念如何重塑未来城市?
低碳环保理念如何重塑未来城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环保理念已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从超大型城市到服务型城市,从工业型城市到农业型城市,不同类型的都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之路。通过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和生态园林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未来的城市将更加宜居、可持续。
全球城市低碳发展现状
2024年5月,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从全球百余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异同看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之道》。该报告对国内外多城市的低碳发展开展综合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和路径。
报告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型:超大型、服务型、工业型和农业型,并分别选取典型中国城市进行深入分析。在选取国内城市案例时,主要考虑城市的低碳排名、地理区位和代表性等因素,重点关注排名中等或靠后的城市,分析其在低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低碳环保城市的全球实践
上海:超大型城市的绿色转型
作为中国典型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经济总量全国领先,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城市。其低碳发展之路对于推动中国新兴城市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评价指标总体情况看,上海在国际排名中位居15%,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6名,总体表现良好。具体从分类指标来看:
- 在低碳进程领域表现最好,GDP增速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表现优秀;
- 在低碳生产领域,三次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但第二产业碳生产力相对落后;
- 在低碳消费领域,人口规模给建筑碳排放带来较大压力;
- 在低碳环境方面,绿色覆盖率一般,空气污染治理仍需加大力度。
上海可以学习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新加坡保持46.5%的高绿化覆盖率,这得益于持续近20年的“清洁和绿色新加坡”运动和“绿色新加坡2050”计划。
桂林:服务型城市的生态优先之路
桂林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旅游城市,是典型的服务型城市,并且正在探索坚持生态优先,以发展旅游产业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报告》低碳发展评价排名中,桂林位列50%~75%,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具体来看四个维度:
- 在低碳生产领域表现不佳,尽管桂林在发展非化石能源方面表现较好,但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工业化滞后且能耗高、第三产业发展偏慢等问题;
- 在低碳环境领域,桂林表现较好。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林绿化覆盖度表现突出,并且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成效明显;
- 作为仍在建设发展的城市,桂林在低碳进程领域表现不佳,主要因为人均GDP较低,以及城市对低碳关注水平不足。
桂林可以借鉴伦敦的城市生态建设经验。伦敦将绿色基础设施政策纳入城市战略和规划中,并建立具有成本效益的监测框架及自然环境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机制,搭建绿色基础设施专项地图(Green Infrastructure Focus Map)。
唐山:工业型城市的绿色转型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既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又不得不面对资源依赖、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跳出传统工业城市的资源诅咒陷阱,推动低碳绿色发展转型是唐山未来的必经之路。
从指标总体来看,唐山在国际和国内排名中均靠后,分别为后1/4和后1/3。具体来看:
- 在低碳生产领域,唐山的第二产业碳生产力较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 在低碳消费领域,唐山的人均碳排放量较高,需要引导绿色消费;
- 在低碳环境领域,唐山的空气质量较差,需要加强污染治理;
- 在低碳进程领域,唐山的GDP增速较低,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唐山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鲁尔区通过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实现了从“煤钢之都”到“绿色都市”的转变。
创新驱动:未来城市的绿色建筑与低碳交通
绿色建筑:从节能到气候积极
建筑行业属于高排放行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400万平方米增长至100多亿平方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建筑发展的引领者。
2024年,绿色建筑呈现出九大发展趋势:
- 更加关注韧性:设计更节能的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节水设计,使用可持续材料,注重韧性设计。
- 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 追求极致性能:从超低能耗到近零能耗、零能耗,从低碳建筑到零碳建筑,乃至负碳建筑。
- 节约用水:采用低流量管道洁具、灰水系统、雨水收集等节水措施。
-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和墙壁可以提供多种环境效益,如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
低碳交通:从重型货车到多元能源
在交通领域,重型商用车是碳排放大户。2024年,清华大学与壳牌合作的低碳交通能源与动力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重型商用车货运效率提升与低碳节能创新技术研究》。报告显示,通过技术创新,重型货车的碳排放可以显著降低。
以星域概念卡车为例,该车型由壳牌和一汽解放联合开发,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41%的碳排放降低。具体措施包括:
- 优化车辆设计,降低风阻系数;
- 采用轻量化材料,减轻整车重量;
- 配备高效动力系统,提升燃油效率;
- 使用壳牌可再生调和柴油,降低碳排放强度。
在多元能源方面,论坛嘉宾普遍认为,未来交通能源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氢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将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氢能适合长途重载运输,电动汽车适合城市配送和短途出行,生物燃料则可以作为现有燃油车辆的低碳替代方案。
生态园林:构建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
- 缺乏生态学原则:在城市规划方案确定后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忽略了各系统间的生态关系。
- 过分注重指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注重绿地率等指标,而缺乏对点线有机整体的生态学指导。
- 忽视生物多样性:树种选择时以建设方及规划方的个人喜好为主,缺乏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考虑。
为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注重以下方面:
- 生态系统完整性:在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生态因素,确保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 生物多样性保护: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构建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
- 功能复合性:将绿地功能从单纯的景观美化拓展到生态调节、休闲游憩、文化教育等多元功能。
- 公众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园林规划和维护,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展望:科技引领,国际合作
未来城市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从智能建筑到智慧交通,从大数据分析到人工智能,科技将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强大支持。同时,国际合作也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开展联合研究、推动技术转移等方式,各国可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低碳环保理念正在重塑我们的城市。从上海到桂林,从唐山到全球各大都市,不同类型的都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之路。通过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和生态园林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未来的城市将更加宜居、可持续。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理念革命。只有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