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塑未来教育格局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塑未来教育格局
2023年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访客量达25亿人次。这一由教育部主导建设的国家级教育平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中国的教育格局。
一个平台,整合全国优质教育资源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堪称中国教育的“超级大脑”,它整合了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入口,汇聚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优质资源。截至2023年底,平台已汇聚中小学资源8.8万条、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超1万门、高等教育优质慕课2.7万门。
平台不仅覆盖了传统的学科课程,更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例如,在中小学板块,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课程资源,还特别强化了科普资源建设,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打造“科学公开课”,上线了“实验教学精品课”“实验教学说课”“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等优质资源。
职业教育方面,平台升级改造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职教板块,加强数字资源开发与供给,新增“企业资源”“工匠精神”“智慧教研室”等专栏,累计汇聚各类优质资源727万余条。
高等教育领域,中国慕课已上线超过7.68万门,不仅服务了国内12.77亿人次的学习,更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品牌”。
打破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出现,正在逐步消弭城乡、区域间的教育鸿沟。平台为全社会提供免费学习资源和工具,有效服务终身学习,让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城市或发达地区。
据统计,平台自上线以来一直安全稳定运行,用户注册量稳步增长,注册用户已达1亿人,页面浏览量近360亿次。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偏远地区学生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幕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的真实写照。
平台的建设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世界开放教育资源大会上,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中国在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方面把握4个关键:坚持应用为王、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和能力建设。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营造开放、合作、信任的数字教育发展环境。
挑战与未来:打造教育数字化新高地
尽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真正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是数字鸿沟问题。虽然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部分师生无法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其次是教师数字素养问题。要让平台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能够熟练运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最后是优质资源持续供给问题。如何持续开发和更新高质量教育资源,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是平台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专家建议平台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 从开发资源向汇聚精品转变,不断提升资源质量
- 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提升平台技术水平
-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 完善基础设施,缩小数字鸿沟
- 推进产学研协同,打造智慧教育创新生态圈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是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改变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更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持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平台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每一个学习者打开知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