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辨证用药指南:不同证型的中成药选择
咳嗽辨证用药指南:不同证型的中成药选择
今年冬季呼吸道疾病频发,支原体感染流行,异常温暖的天气也助长了病毒的活跃。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许多患者在感冒痊愈后仍持续咳嗽,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正确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为您详细解析不同类型的咳嗽症状及其对应的中成药治疗方案。
咳嗽需辨证
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如果不能准确辨证用药,不仅可能无法缓解病情,反而会加重或延误病情。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而引起的。历代医家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则称为咳嗽。中医将咳嗽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痰热咳嗽、肺虚咳嗽等多种类型。
如何区分这些证型?
首先需要判断咳嗽是由外感还是内伤引起的。外感咳嗽多由风、寒、暑、热、燥、湿等六淫外邪侵犯肺系,导致肺失宣肃;内伤咳嗽则多由五脏虚损引起,表现为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
其次,通过观察有无痰及痰的颜色性状来进一步辨别。
根据上述辨证要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以下是几种常见咳嗽证型及其对应的中成药:
风寒袭肺证
主要症状:恶寒,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头痛身热,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无汗。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中成药可选用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颗粒、桂龙咳喘宁片、参苏宣肺丸等。
风热犯肺证
主要症状:咳嗽频剧,咽喉燥痛,咳痰,鼻涕黏稠而黄,常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口渴、舌红苔薄黄。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选用清肺抑火丸、羚羊清肺丸、急支糖浆、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肺力咳合剂、清气化痰丸、金振口服液、橘红丸等。
痰热壅肺证
主要症状: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清热化痰,下气止咳。
可选用麻杏石甘汤类的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麻杏止咳片等。
上述归类于西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等范畴,因肺炎喘嗽病情传变较快,如服药3天症状不见缓解应及时医院就医。
邪燥伤肺证
主要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痰黏不易咳出、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薄黄。治疗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可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秋梨润肺膏、润肺膏、川贝清肺糖浆、川贝雪梨膏、枇杷叶膏、二母宁嗽丸等。
痰湿蕴肺证
主要症状:咳嗽多痰、咳声重浊、痰白而黏、痰出即咳缓、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等。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选用二陈丸、半夏露颗粒、橘红痰咳液等。
风盛挛急证
主要症状: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咽痒,痒则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冷热变化、或异味等因素则加重,多见夜间或早晨咳嗽频作,反复发作。治宜疏风宣肺、解痉止咳。
苏黄止咳胶囊:由麻黄、紫苏叶、地龙、枇杷叶、紫苏子、蝉蜕、前胡、牛蒡子、五味子组成。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用于感冒后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
宣肺止嗽合剂:荆芥、前胡、桔梗、蜜百部、蜜紫菀、陈皮、鱼腥草、蜜罂粟壳、甘草等。因含有罂粟类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总体类似于西医的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中成药选择大多以止嗽散为主方。
肺阴亏虚证
主要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稀色白易咳、或痰中见血,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夜寐盗汗。治疗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可选用养阴清肺丸、人参保肺丸、百合固金丸等。
养阴清肺丸:比较适合阴虚燥咳,比如有的患者不仅有燥咳的症状,还有手脚心热、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使用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就比较适合。
注意事项
中成药的选择需要精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疾病往往涉及多种因素,如果服药3天后症状没有改善,应及时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或者考虑使用中药汤剂,切勿自行随意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