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转发锦鲤,吃出好运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转发锦鲤,吃出好运气!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5936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J4BNDE055698AE.html
3.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0/s?word=%E7%BA%A2%E9%B2%A4%E9%B1%BC%E5%92%8C%E9%BB%91%E9%B2%A4%E9%B1%BC%E7%9A%84%E5%AF%93%E6%84%8F&sa=re_dl_prs_34689_3&ms=1&rqid=9437657109459626216&rq=%E7%BA%A2%E8%89%B2%E9%B2%A4%E9%B1%BC%E5%AF%93%E6%84%8F&rsf=1630001&asctag=27515
4.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0/s?word=%E4%B8%89%E6%9D%A1%E9%B2%A4%E9%B1%BC%E4%BB%A3%E8%A1%A8%E4%BB%80%E4%B9%88%E5%AF%93%E6%84%8F&sa=re_dl_prs_34689_1&ms=1&rqid=4728647935200144592&rq=%E4%B8%A4%E4%B8%AA%E9%B2%A4%E9%B1%BC%E7%9A%84%E5%AF%93%E6%84%8F&rsf=1630008&asctag=95707
5.
https://www.sohu.com/a/844117595_122066681
6.
https://www.sohu.com/a/840142982_122033970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30A061EX00
8.
https://m.xiachufang.com/recipe/107405947/
9.
https://www.weishoot.com/story/9053BA87-9A89-428E-AB5F-8C5DD1044EE8.html
10.
http://fw.whly.tj.gov.cn/lytj/lsjg1/202402/t20240218_6537719.html
11.
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913/10045.shtml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9%A3%B2%E9%A3%9F%E6%96%87%E5%8C%96%E5%8F%B2

“转发这条锦鲤,未来三天你会好运不断。”当这样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时,你是否也忍不住动了动手指?近年来,“转发锦鲤”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活动,人们希望通过这一行为带来好运。其实,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探寻鲤鱼从餐桌到网络符号的演变之旅。

01

传统餐桌上的鲤鱼:美味与寓意的完美结合

鲤鱼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不仅因其鲜美的口感受到青睐,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赋予特殊意义。在传统烹饪中,鲤鱼有着多种经典做法,其中红烧鲤鱼块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制作红烧鲤鱼块需要精心挑选新鲜的鲤鱼,经过腌制、裹粉、炸制等工序,最后用特制的料汁炖煮。这道菜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在餐桌上,红烧鲤鱼块不仅是美味佳肴,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繁荣、幸福、才智和健康等美好寓意,常出现在年画、春联等物品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鲤鱼象征着吉祥、繁荣、幸福、才智和健康等美好寓意。其名称“鲤”与“利”谐音,因此也象征着收益和盈利。人们相信看到或触摸鲤鱼可以带来好运和繁荣,所以鲤鱼图案常出现在年画、春联等物品上。

02

“转发锦鲤”: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在数字化时代,“转发锦鲤”成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现象。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锦鲤图片,并附上各种美好的祝愿,希望借此带来好运。这种行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转发锦鲤能增强信心。比如我考高数前转发锦鲤,让我感觉受到了不知名的祝福,幸运+999,能力+999,考试难度-999。有些高中在高考前老师会组团求签、考研前找乐山大佛摸摸佛脚,就是类似的道理。

转发锦鲤来的信心并不牢靠,高数可能过也可能挂,当高数挂了的时候,锦鲤的作用又来了:这不全是我的错,锦鲤没起到作用!

这种现象叫:责任转移。虽然不是很积极,但这是人的心理防卫机制之一:如果我高数考试前没有转发锦鲤,挂科后就可能想“我居然挂科了”、“我真没用”、“线性代数也要挂科”、“我门门都要挂科我一事无成”,人可能会被负面情绪淹没,如果没有“想开”,就可能发展成抑郁情绪甚至是抑郁症。

如果多次转发锦鲤运气都变好了,欧洲人吃我一矛 那么我们就倾向于相信锦鲤的功效,认为锦鲤有用。

2.“我觉得锦鲤有用。”“你看那么多成功案例,锦鲤会有用的。”

理论上锦鲤并不能帮助某事成功,但我们相信锦鲤会有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最早是一位医生发现的,他的一位病人坚信某种药能治好自己的病,而医生用专业知识告诉病人这种药是没用的,但是病人不听,医生只好给病人用了这种药,最后竟然起了作用。

在这个例子中,病人告诉自己这药是有用的,所以病人吃这种药时会引发安慰剂效应;在锦鲤的例子中,锦鲤往往会说“转发后三天之内好运不断”以及一万个成功案例,让你认为锦鲤有用。当你多少有些相信锦鲤后再转发,就会引发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会促进阿片肽和多巴胺的分泌,它们都能让人心情愉悦。

如果转发锦鲤后没有作用,那么我们转发锦鲤的心态就会回到原先“万一运气真的好了就很赚”的心态,形成一种“增强信心+责任转移——安慰剂效应”的循环,既能帮助我们避免迷信,又能让我们情绪良好、充满信心。

3.“转发锦鲤后我要开始干活了”。

并不是很多人抱有这样的心态看待锦鲤的,不过这会使我们形成条件反射:每当我们看到锦鲤时,我们就知道接下来要考试、要面试、要做ppt、要写报告了。

虽然事情很多我们也许会焦虑,但当我们真的投身于考试面试……之后,事情一般不会往坏的地方发展,而且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好事发生,我们就倾向于认为我们转发锦鲤后投身于工作,得到了随机的好事作为奖赏,因此我们会更卖力地干活,事实证明,这样的随机强化是最难消失的。

4.“因为大家都转发了”、“转发一下好让大家都知道我还活着”。

这一类的心态与社交有关,往往是跟风。研究表明,跟风这种行为显著加强了感知有用性的影响

所谓感知有用性,指的是社交平台提供的服务对用户管理人际关系的有用性与有效性,在锦鲤的例子中,感知有用性就是转发锦鲤对我们管理人际关系有用有效,再用大白话解释这一研究结论:我们转发锦鲤,使我们感到自己“回”到了现实世界的亲友们当中,回到亲友们中自然使我们感到愉快、感到“好像活过来了”

所以我们转发锦鲤之后会觉得心情好,可能是因为我们“回”到了亲友间,可能是因为充满了迷之自信,可能是因为安慰剂效应,可能是沉迷干活无法自拔,也可能是因为让锦鲤背了锅。总之,转发锦鲤能增强信心,转发锦鲤能让我们情绪稳定、心情愉悦,甚至能让我们沉迷于眼前的ddl和琐碎杂务。

03

鲤鱼的新篇章:从餐桌到餐桌的传承

在现代饮食文化中,鲤鱼正在以新的方式展现其魅力。最近,小红书这个在中国广受欢迎的生活方式分享平台,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国美食互动,主角是美国网友和中国美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美国网友学习做鱼与亚洲鲤鱼在美泛滥问题之间的奇妙联系。

小红书上的美国网友们,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对中国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依照小红书上丰富的美食教程,在自家厨房里大展身手,尝试制作各种中国菜肴。西红柿炒蛋、鸡蛋羹这类简单易做又充满中国风味的家常菜,成为了许多美国网友初次接触中国美食的首选。他们将自己的 “作品” 拍摄下来,分享在小红书上,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中国美食探索的热情。

在众多尝试中国美食的美国网友中,有一位却脱颖而出,她选择挑战一道在中国都颇具难度的菜肴 ——剁椒鱼头。这一选择着实令人惊讶,毕竟在国内,许多稍有厨艺基础的人面对剁椒鱼头的制作时,也会感到有些棘手。可这位美国网友却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她的决心和勇气不禁让人对她的烹饪成果充满期待。

这一现象背后,或许意味着某些美国人在美食观念上的 “觉醒”。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烹饪方式,而是渴望深入探索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尝试将普通的食材转化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而这对于在美国泛滥了几十年的亚洲鲤鱼来说,或许是一个转机。

上世纪,美国为了控制水中藻类的生长,改善水质,从亚洲引进了鲤鱼。这本是一个出于生态治理目的的举措,谁也没有预料到,亚洲鲤鱼在美国的水域里如鱼得水,迅速繁殖。由于缺乏天敌的制约,它们大量繁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如今,美国每年都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清理这些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可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亚洲鲤鱼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其土腥味重、鱼刺又多,再加上美国传统的烹调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掩盖亚洲鲤鱼的这些缺点,导致它们在美国餐桌上不受欢迎,只能被当作垃圾一样清理。但如果美国网友能够将中国烧鱼的烹饪方式引进并掌握,或许就能让亚洲鲤鱼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一种优质食材。

国内网友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纷纷建议向美国网友科普如何烹饪鱼类,毕竟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的问题亟待解决。小红书上的那位美国女网友,首次尝试中国菜就选择了剁椒鱼头,从她分享的照片来看,这道剁椒鱼头在外观上十分成功。对于第一次尝试中国菜的美国网友而言,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甚至超越了许多中国网友初次下厨时的表现。毕竟,大多数美国网友在小红书上学习中国菜时,第一道菜往往是西红柿炒蛋或鸡蛋羹。据说,受此影响,美国超市里鸡蛋的销量最近大幅增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外国人学中国菜” 这一热潮的兴起,使得这个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

国内网友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他们纷纷在评论区推荐其他的鱼类做法,比如造型精美、口味酸甜的松鼠桂鱼。如果美国网友们能够在小红书上认真学习中国人做鱼的方法,并且化身为热衷于消灭亚洲鲤鱼的 “吃货”,那么未来或许会出现这样一番盛景:曾经让美国头疼不已的亚洲鲤鱼,在中国人的烹饪智慧下,成为美国餐桌上的常客,既解决了生态问题,又丰富了美国的饮食文化。

这场发生在小红书上的跨国美食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烹饪学习,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融合。中国美食的魅力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了大洋彼岸,为解决美国的生态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随着这种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或许还能看到更多有趣的文化碰撞和奇妙的融合,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传统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到网络世界中的虚拟符号,再到跨越国界的饮食文化交流,鲤鱼承载的美好寓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无论是通过转发锦鲤祈求好运,还是在餐桌上品味其鲜美,亦或是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国烹饪的魅力,鲤鱼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