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理解孩子的“界限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理解孩子的“界限感”?

引用
中国网
8
来源
1.
http://psy.china.com.cn/2024-10/14/content_42936977.htm
2.
https://post.smzdm.com/p/a5x263lk/
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6/09/198433_1139477728.shtml
4.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29613
5.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3048.html
6.
https://www.juguandian.com/blog_q/well/setting-boundaries-with-adult-children-8686106_cn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1270
8.
http://m.gzxlys.com/consu/show/1149.html

“过年走亲戚,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去,怎么办?”这是许多家长在春节期间都会遇到的困扰。仔细观察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表现出对走亲戚的抗拒,他们可能会找各种借口避免参加家庭聚会,甚至在不得不去的情况下显得心不在焉。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过程——界限感的形成。

什么是界限感?

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变化,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界限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界限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阿姆斯特丹通过著名的“点红实验”发现,婴儿在20-24个月大时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能够区分自己与外界的不同。这一发现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呼应,后者将儿童意识边界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认识世界,自我意识尚未形成。
  •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发展语言能力和象征性思维,但自我中心主义明显。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及以上):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进行假设性思考和自我反思。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界限感?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开始在意个人空间和隐私。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是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种对个人空间的需求,正是界限感的重要表现之一。

此外,来自亲戚的过度关注和比较也会加剧孩子的抗拒心理。在家庭聚会上,孩子常常被问及学习、生活等私人问题,这种“被关注”的感觉让他们感到不适。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过年不想走亲戚,一张口就问成绩问计划问对象,真的烦死了!”这种体验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在面对长辈询问时的真实感受。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界限感?

面对孩子的这种变化,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尊重孩子的选择

正如一位小红书用户所说:“有些父母似乎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物,安排好每条路,但请记住,孩子是另一个单独的存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建议,可以反对,但不能掌控。”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感受,避免强迫他们参加不愿参与的活动。

设立合理的规则

虽然要尊重孩子的界限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家长可以通过设立合理的规则来引导孩子。比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家庭规则,让他们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增强遵守规则的意愿。

创造安全的环境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尊重和被接纳,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时,他们更有可能发展出健康的界限感。

培养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与同伴交往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结语

理解孩子的界限感,本质上是在理解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建立起自己的边界。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改变这种自然的发展过程,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尊重孩子界限感的同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意识边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