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总商会:苏州河畔的百年商脉传奇
探访上海总商会:苏州河畔的百年商脉传奇
近日,静安区图书馆启动的“话说苏州河”系列讲座引发广泛关注。在第三讲中,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祖恩以“上海慈善家王一亭”为主题,讲述了这位集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历史人物。而王一亭曾活跃的舞台之一,正是位于苏州河畔的上海总商会大楼。
上海总商会大楼,这座见证了上海工商业发展历程的百年建筑,如今依然矗立在苏州河畔,诉说着上海开埠以来的繁华与沧桑。
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
上海总商会大楼始建于1912年,由英国通和洋行设计,是其最顶级作品之一。这栋三层高的清水红砖建筑,采用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对称,横三段划分,底层基座用花岗岩砌筑,二层主入口设大台阶,整体保存完好。
议事厅是大楼的核心空间,高两层,南北进深25米,东西宽18米,弧形天棚顶加双层天窗,最高处达9.3米。议事厅内,木制墙裙、壁柱装饰、回廊栏杆等细节精美,透露着昔日千人盛会的辉煌。
工商业发展的见证者
上海总商会成立于1914年,作为上海工商界的重要组织,总商会大楼见证了上海近代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里曾是工商界名流聚会的场所,也是民营经济社团的中心,承载了无数商界传奇。
在苏州河畔,上海总商会与众多历史建筑共同见证了上海的近代化进程。从四行仓库到上海造币厂,从棉纺厂到机械厂,这些工业遗产记录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
苏州河畔的文化地标
苏州河,这条发源于太湖、全长125公里的河流,不仅是上海的母亲河,更是上海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上海总商会选址于此,体现了其在工商业中的重要地位。
2011年,华侨城苏河湾项目启动,对上海总商会大楼进行保护性开发。经过7年的精心修缮,这座百年建筑于2018年重现昔日风采,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
如今的上海总商会大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地标。三楼的董事会会议室改造成酒吧和餐厅,议事厅二楼回廊对外开放,让市民得以近距离感受这座历史建筑的魅力。
正如“话说苏州河”系列讲座所展现的,上海总商会承载的历史记忆仍在延续。它不仅是上海工商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这座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座百年建筑将继续讲述上海的故事,展现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