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华:临摹的步骤
田小华:临摹的步骤
临摹的步骤
田小华
临帖,学习书法不二法门,是每个学书人无可争辩的共识。而临摹又分临帖与摹帖二个部分,其中摹帖容易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初学者的描红。临帖则分为对临(原大临习)、背临与意临。
在我看来,临摹一定要讲究方法的,走错了事倍功半,甚或南辕北辙;走对了则事半功倍。按照孙过庭《书谱》上所载“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法则,“察之者尚精”就是读帖。既要读懂点画的起收笔与藏露锋,也要顾及结构上的欹侧和点画之间的呼应。只有先读帖入微,才会有临帖出彩的可能。“拟之者贵似”则是强调一比一的原大临习必须做到酷肖,如此你就能从细节上去感悟古人的用笔技巧,越像则体会越深,体会越深你就对古人越是敬畏,从而不敢轻言创新。另外在临帖中我也一直主张单字过关法,先不要贪多,因为贪多嚼不烂。从一个字或者几个字入手,反复临习,不断对比。宁吃好梨一个,不吃烂梨一筐。李小龙有句名言:“我不怕有一万种腿法的对手,但害怕遇到将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强敌。”传统书法就是这样,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专注一端,以究其难。这样你的步伐才会走得更远更沉稳。
有了读帖的习惯与对临的基础后,下一步就要考虑背临了,所谓背临也是学书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求在临摹精熟的基础上不看范本字帖,凭记忆默写,力求和原帖的风貌、神韵相似而逼真。这个时间段必须有三至五年的浸淫。因为古人的经典自有它成为经典的理由,远非我等一朝一夕所能参悟。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道:“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经历过这三关后,最后就到了层次较高的意临。我们知道,所有的临摹最终都是为创作服务的,而意临则是由对临走向个人风格成熟的必要途径,也是对古帖的一种再思考。根据自己的笔墨功力、学养才情以及对古帖理解的深入程度,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选择。书友们也不必担心都学米芾或者王羲之会有千人一面、如出一辙之弊,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然,为艺之道,其路也遥,其途也坎。修身、学习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晚清名臣曾国藩深谙此道,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书法亦然。
田小华,1970年出生,湖南安化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益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荣获湖南省文联“第二届文学艺术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入展第六届、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四届兰亭雅集42人展并获"兰亭七子"提名奖。2020年、2023年由墨点字帖分别出版《圣教序对临,视频讲解技法》《田小华行书古诗八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