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疫苗接种:你真的了解吗?
破伤风疫苗接种:你真的了解吗?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伤口传播。其临床表现为强烈的肌痉挛,如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很多人对破伤风疫苗的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不完全了解。本文将详细介绍破伤风疫苗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接种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破伤风疫苗有哪些种类?
目前,我国使用的预防破伤风的疫苗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入性感染。
- 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用于经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全程免疫后的儿童的白喉和破伤风加强免疫。
- 吸附破伤风疫苗:专门用于预防破伤风。
其中,DTaP和DT属于免疫规划疫苗,即免费疫苗;而DTaP-Hib、DTaP-IPV//Hib和吸附破伤风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自费接种。
破伤风疫苗的最新接种程序是什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
- 婴幼儿:分别于2月龄、4月龄、6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共4剂次。
- 6周岁儿童:由原来的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调整为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
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婴幼儿更早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提高儿童百日咳的免疫水平,更好地保障婴幼儿和儿童的健康。
特殊人群接种破伤风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7岁以下儿童:对于禁用或慎用含百日咳疫苗的儿童,目前唯一的制造商已停止生产和销售相关疫苗,具体接种方案正在讨论中。
妊娠期妇女:可在妊娠第4个月接种第1剂次,6-7个月时注射第2剂次。这不仅能保护孕妇,还能通过胎盘传递抗体,为新生儿提供短期保护。
成人:已完成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者,自最后1剂次接种后3年内受伤时,不需注射破伤风疫苗。超过3年者,用破伤风疫苗加强1剂次。未完成全程免疫者,发生严重污染的创伤或受伤时,除接种破伤风疫苗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关于破伤风疫苗接种,有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所有外伤都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破伤风的预防需要根据伤口类型和免疫史来判断。例如:
- 11岁以下儿童:如果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完成了全程免疫,且最后1次注射在5年内,无论出现什么伤口,都不需要再注射破伤风针或破伤风疫苗。
- 成年人:如果已接种3针基础免疫的破伤风疫苗,在受伤的5年内也不需要再做任何破伤风的预防。
误区二:破伤风针比疫苗效果更好
破伤风针(破伤风抗毒素)属于被动免疫,只能提供短暂的保护,通常维持7-10天。而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一旦完成基础免疫(3针或3针以上),免疫保护持续时间可长达5-10年,甚至更长。
误区三:接种破伤风疫苗后就不会得破伤风
虽然破伤风疫苗的保护效果很好,但并不是100%。研究显示,按合适时间间隔接种4剂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后,几乎所有婴儿和儿童的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达到保护性水平(>0.1IU/mL)。但为了确保长期保护,仍需按照推荐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正确的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完全可以预防。希望大家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