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探秘:历史建筑打卡指南
南京博物院探秘:历史建筑打卡指南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创建于1933年,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它坐落于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侧,建筑风格仿照辽代宫殿,黄瓦红柱,古朴典雅,院内草木葱茏,石刻文物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博物院占地面积1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00余件。馆内设有“一院六馆”,即特展馆、江苏古代文明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数字馆,建筑布局宏伟壮观,犹如一座历史的宫殿,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建筑布局与特色
博物院的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主体建筑为仿辽宫殿式设计,黄瓦红柱,飞檐翘角,气势恢宏。院内草木葱茏,四季常青,各种石刻文物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院内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中轴线上的大殿、展厅、库房等建筑错落有致,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学。
镇馆之宝
博物院所藏文物中,最为国内外游客啧啧赞叹的,要数来自淮安市盱眙县出土的战国金兽。它就像一块磁铁,让人的目光无法从它身上转移。金兽曲腰团身,伏在地上,神态警觉,眼睛炯炯有神。这只金兽是在1982年农历正月初七被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于挖水渠时发现的,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被誉为“国之瑰宝”,是南京博物院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博物院里陈列的 徐州市和扬州市东汉诸侯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广陵王玺”金印,“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特别壁画,南京祖堂山南唐二陵的陶舞俑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令人难忘是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山的“广陵王玺”金印,它别具一格,造型独特,金印方型,印钮为龟形,印文为阴刻,“广陵王玺”四个字,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使全印非常饱满,流畅和谐,龟钮铸造比一般龟钮精工完美,背部雕以蜂窝状回字形图案,边缘及四足饰以圆珠纹,龟四足撑地,龟颈半伸半缩,形象可爱,实为汉印中的精品,这么精美的艺术珍品就连有着高科技的现代人都未必能做得那样惟妙惟肖,而古人却用他们的双手操作着简陋的工具,做出了稀世珍宝,实在让人感叹不已。
博物院收藏的《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作品的经典代表。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他们崇尚隐逸生活,逃避官场腐败,醉心于自然和艺术。
游玩攻略
南京博物院实行“免费实名预约、分时错峰限流”参观制,需要提前预约才能入馆。预约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南京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二是通过官方网站预约。每天晚上6点放票,可提前7日预约。建议提前一周预约,否则可能无法入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8:00(17:00停止入馆),周一逢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天开放,除夕、大年初一闭馆。
参观路线建议:从艺术馆开始,依次参观特展馆、历史馆等,最后游览民国馆。民国馆是特色展区,完全复原了民国时期的街道场景,可以体验民国时代的小火车、路灯、邮局等。
摄影打卡点
博物院内有多处适合拍照的地点:
- 大殿大厅:适合拍摄天花、立柱、藻井的镜像。可以将手机或相机放于地面,拍摄天花、立柱、藻井的镜像。
- 民国馆:复原的民国街道场景,可以拍摄小火车、路灯、电线等。民国馆是一段中国近代的岁月再现,通过建筑场景和生动的还原,再现了那段历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京曾经作为民国首都的辉煌与沧桑。
- 艺术馆:建筑外观和内部装饰都极具特色,适合拍照。艺术馆按照艺术品的质地分类,长年展陈馆藏精品。
南京博物院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宝库,每一处建筑、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走进这里,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摄影爱好者,这里都是不可错过的打卡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