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掉了不长新牙:家长应如何应对?
乳牙掉了不长新牙:家长应如何应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换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通常,孩子在六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逐渐脱落,被恒牙所替代。然而,有些家长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乳牙已经掉了很久,但新牙却迟迟没有长出来。这种情况不仅让家长担心,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和自信心。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一问题。
孩子的换牙时间是什么时候?
人的一生,会有两副牙列,乳牙列和恒牙列。
乳牙一共有20颗,通常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
到6岁左右,恒牙开始次第萌出,乳牙逐渐脱落。这个替换的顺序,一般是按照“左右对称,先下后上”的原则,先脱落的牙齿一般是下门牙,也是第一颗长出的乳牙。
第一颗恒牙一般在6-8岁左右替换,叫中切牙,也就是门牙,在这期间,孩子还会长出第一磨牙;8-9岁开始长出侧切牙,10-12岁长出双尖牙,11-12岁长出尖牙,12-13岁长出第二磨牙;智齿一般是17岁左右开始萌出。
人的恒牙一般为28-32颗,智齿通常会姗姗来迟,在孩子成年时才会陆续萌出,前面的28颗一般在13岁前萌出。
为什么乳牙掉了一直不长新牙?
通常情况下,乳牙在脱落后3-6个月内长出,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乳牙都自然脱落一年多了,新牙还没长出来,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恒牙迟萌,建议及时带孩子检查。
孩子乳牙脱落,恒牙一直未萌出,常见的原因有:恒牙胚异常、乳牙疾病/外伤、遗传因素等。
恒牙胚异常。乳牙健康,但恒牙牙胚自身发育出现异常,也会导致恒牙生长迟缓。正常情况下,恒牙胚长在乳牙的下方,逐渐萌出并替换乳牙,但一些恒牙牙胚位置或生长方向异常,无法刺激乳牙牙根吸收,便会导致乳牙迟迟不脱落,恒牙长不出来的情况。如果天然没有恒牙牙胚,自然也无法正常长出恒牙。
乳牙疾病/外伤。当乳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蛀牙、牙髓炎或牙外伤等,导致乳牙过早脱落,牙龈长期与食物摩擦,会导致局部牙龈变得肥厚坚韧,恒牙就难以突破牙龈生长出来。
除此之外,如果有多生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或挡在了牙胚生长发育的方向上,也会导致恒牙无法正常萌出。或者因一些遗传因素,也会造成恒牙生长缓慢或无法萌出,这种情况通常会影响多个牙齿。
恒牙一直不长该怎么办?
发现孩子的恒牙迟迟没有长出来,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通过拍片来检查孩子恒牙牙胚的发育是否正常。
如果牙胚发育正常,无需特别处理,等待恒牙长出来即可。
如果没有恒牙牙胚,牙齿先天性缺失,可在18岁成年之前,通过活动义齿修复缺失的牙齿,18岁以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全身状况,如果符合种植牙的适应症,可以通过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
如果是因为牙龈过厚,导致牙齿生长缓慢,可以通过助萌术,对部分牙龈进行切除,将牙齿暴露出来,帮助恒牙生长出来。
在孩子换牙期间,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牙齿生长情况,帮助或监督孩子做好口腔清洁;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看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