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阜阳当年挖河人山人海的场面,你还记得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阜阳当年挖河人山人海的场面,你还记得吗?

引用
新京报网
1.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2915618419604.html

历时22年,200多万人参与,靠着人工一锹一锹的挖,挖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长的人工河——茨淮新河,全长134.2公里。

很多朋友可能都听家里的老人说过当年去挖河的情景,那为什么要挖这么长的人工河呢?

因为淮河水患频发。颍河作为淮河的最大支流,也是一条洪涝灾害相当严重的河道。经过反复研究,开挖茨淮新河成为缓解淮河洪水的解决方案。

在当时,这条大河的修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不仅资金体量大,而且涉及面广、工程难度大。平地挖河,一般挖8米深。当时,虽然机械化施工技术已有发展,但人力仍是主要力量,特别是向下深挖时仍然要靠人工肩挑手扛,一步一步往上搬运。


1971年11月20日,淮河北岸,人声鼎沸,亳州、阜阳、淮南、蚌埠等地百万群众在怀远县上桥镇集结,挖出了开建茨淮新河的第一锹土。


工程开始建设后,由阜阳地区组建“茨淮新河工程指挥部”承担建设任务,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的人民群众前后达到200余万人次,平均每天有几万人参与,最多时有37万人,装运泥土的数千台拖拉机机声震天,河两岸搭建的简易工棚绵延数十里。

经过沿淮人民起早贪黑,艰苦卓绝的拼搏,1980年5月,茨淮新河全线通水。1992年5月,枢纽、桥梁及配套工程全部完工。

茨淮新河成为淮河水利网络系统的重要枢纽,在改善水环境,促进航运、水利和农业生产,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让我们向当年参与过这项伟大工程的上百万无名英雄们致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