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康替唑胺治疗肺结核的新突破
中国自主研发:康替唑胺治疗肺结核的新突破
肺结核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达130万,每天有超过3500人死于结核病,使其重新成为“世界头号传染病杀手”。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菌药物康替唑胺为肺结核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发背景与作用机制
康替唑胺是由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该药物通过构效改造获得,其作用机制与现有药物不同,能够有效避免耐药性问题。
临床试验结果
一项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发生不良反应而换用含康替唑胺方案的13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康替唑胺在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方面优于利奈唑胺,并且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均表现良好。
安全性与优势
康替唑胺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在一项针对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中国Ⅲ期临床试验中,与利奈唑胺组相比,注射用MRX-4/康替唑胺片组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趋势以及与研究药物相关的血液学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接受注射用MRX-4/康替唑胺片的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为肝酶轻度升高,但多为轻度且呈一过性。
未来展望
康替唑胺的前药MRX-4已完成中国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疗效终点。预期获批上市后,注射用MRX-4将为重症患者和不适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提供更多用药上的便利。此外,盟科药业还计划在中国开展注射用MRX-4/康替唑胺片治疗不同部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Ⅲ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拓展潜在适应症。
康替唑胺的研发成功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抗结核病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更为全球耐药结核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康替唑胺有望在全球结核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