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
胸痛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
胸痛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最危险的预警信号之一。在所有可能导致胸痛的原因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是最为致命的两种情况。这两种疾病不仅发病急骤,而且死亡率极高,因此,及时识别和就医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的"报警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急性心脏事件,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ACS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闷痛,这种疼痛可能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部或左前臂尺侧放射。患者常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窒息感,甚至可能出现晕厥。疼痛持续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且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完全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ACS的发作往往有诱因,如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日可能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此外,约30%的患者可能无明显疼痛,而是直接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主动脉夹层:血管的"定时炸弹"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胸或胸背部持续性撕裂样剧痛,这种疼痛可能向下腹部、腰部、两侧腹股沟及下肢放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且疼痛程度往往难以忍受。约半数患者可能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主动脉夹层的危险性在于其极高的死亡率。未经及时诊治的患者,在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主要死因包括主动脉破裂、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脑供血严重障碍等。
如何区分这两种致命疾病?
准确区分ACS和主动脉夹层对于及时就医至关重要。以下是两种疾病的主要区别:
- 疼痛特点:
- ACS: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向左上肢、下颌等部位放射。
- 主动脉夹层:突发性撕裂样剧痛,程度更剧烈,可沿血管走向向下腹部、腰部放射。
- 心电图表现:
- ACS:可出现ST段抬高或T波倒置等异常。
- 主动脉夹层:心电图大多正常,仅在严重时可能出现ST-T改变。
- 实验室检查:
- ACS:肌钙蛋白水平升高。
- 主动脉夹层:D-二聚体水平升高。
- 影像学检查:
- ACS: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 主动脉夹层: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主要诊断手段。
遇到胸痛,怎么办?
当出现胸痛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并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护车或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活动。
- 如果患者有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一片。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
- 尽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过度紧张。
胸痛是身体发出的紧急信号,不容忽视。及时就医、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了解胸痛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有助于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