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血压并发症:如何有效预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血压并发症:如何有效预防?

引用
11
来源
1.
http://dghb.dg.gov.cn/zsjg/dzsjbyfkzzx/jkzt/mxbfz/content/post_4300011.html
2.
https://www.longyang.gov.cn/info/2888/6534559.htm
3.
http://www.news.cn/health/20240812/32ac2d4a596d4efa91f468040022103d/c.html
4.
http://www.zhangwoo.com/v2/detail.aspx?id=434828
5.
http://www.ntcdc.cn/main/zxdt/detail/3771/
6.
http://www.xzrcyy.com/a/6903.html
7.
http://www.xintai.gov.cn/art/2024/5/29/art_281133_10337140.html?xxgkhide=1
8.
http://www.zhmda.org.cn/mechanism/77?contSort=6&contId=10958
9.
https://rs.yiigle.com/cmaid/1525467
10.
https://www.crsi.com.cn/Html/News/Articles/850.html
11.
http://zhangwoo.com/v2/detail.aspx?id=25725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据统计,约7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病和肾脏疾病更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高血压并发症至关重要。

01

早期预警信号:身体会说话

高血压并发症往往在身体上留下一些预警信号,及时识别这些信号有助于预防严重后果。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预警信号:

  1. 头晕、眩晕、视力模糊:高血压可能导致脑血管阻力增加或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头晕。血压控制不佳,导致血压波动,也可能引发大脑水肿或耳迷路血管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眩晕。

  2. 心慌、心跳快或有长间歇: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脏供血不足或心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心慌。此外,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等心脏病也可能引发心慌。

  3. 下肢浮肿: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引发肾功能不全,导致体内水分无法有效排出,从而引发浮肿;还可能引发心脏功能不全,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浮肿。

  4. 视力问题:高血压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引起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双重视觉。

  5. 胸痛: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发胸痛。

  6. 呼吸困难: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尤其是在进行轻微体力活动时。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或肺部积液所致。

  7. 疲劳:持续的疲劳感是高血压的一个常见症状,尤其是当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时。

  8. 心悸: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跳不规则或加速,引起心悸。

  9. 记忆力减退:长期高血压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10. 鼻出血: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的鼻出血,这是由于血管压力增高导致鼻腔内的血管破裂。

02

日常生活管理:预防胜于治疗

  1. 规律用药:患者应按医嘱规律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

  2. 低盐低脂饮食:减少盐分、油脂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食品和高钠调料。

  3.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压。但重度高血压患者或有心衰等并发症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焦虑,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心电图、肾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6.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

  7.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8.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9. 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10. 补充营养:可适量补充纳豆激酶等营养成分,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03

科学防治:最新指南解读

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级和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新版指南强调,诊室血压≥140/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同时新增了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等现代监测手段。

在治疗方面,指南推荐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应该降至<130/80mmHg。同时,指南首次将中医药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

04

案例分享:从经验中学习

一位35岁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规律用药,成功控制了血压。他的经验包括:

  1. 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及时了解血压变化。

  2. 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3. 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

  4. 保持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8小时睡眠。

  5. 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6. 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不随意增减剂量。

  7. 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

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预防,这位患者不仅控制了血压,还避免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重返健康生活。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识别预警信号、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用药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及早行动,守护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