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的孩子"惠幸福:跨越64年的寻亲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的孩子"惠幸福:跨越64年的寻亲之路

引用
中国广播网
9
来源
1.
https://nm.cnr.cn/hlnmg/20241129/t20241129_526993185.shtml
2.
https://m.sohu.com/a/832142427_122066679/?pvid=000115_3w_a
3.
https://m.sohu.com/a/833357298_121798711/?pvid=000115_3w_a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16A032M900
5.
https://www.chinanews.com.cn/m/sh/2024/12-01/10328800.shtml
6.
https://share.shkp.org.cn/content.html?type=lc&id=517232&tag=4549
7.
https://www.beijing.gov.cn/ywdt/yaowen/202407/t20240718_3752100.html
8.
https://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1&id=183232
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9332013

2024年11月30日上午9点58分,浙江省余姚市同光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65岁的惠幸福在17位亲人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阔别64年的家乡。当他走下车的那一刻,严月琴、严时忠、严忠良、严思军四姐弟紧紧地将他拥抱在一起,中断了64年的兄妹亲情在这一刻重新连接。

这份迟到的团圆,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孩子"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梦。1959年12月29日出生的惠幸福,在10个月大时就被送到上海的好心人家,后来又辗转去了孤儿院,最终被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养父母收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惠幸福的养父母给了他最好的生活条件。他上小学时带的早点是白面馍馍、鸡蛋和牛奶,而养父母自己却只吃榨菜和黑面馍馍。

惠幸福在养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不仅成为了同事眼中的优秀税务工作者,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道德模范"。他曾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扎根工作,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税务事业。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以他为原型拍摄了原创短片电影《会幸福》,记录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然而,惠幸福的心中始终藏着一个未解之谜:我是谁?我的根在哪里?我有没有兄弟姐妹?我的亲生父母为什么抛弃了我?他们为什么不来找我?这些年来,这些问题无数次在他脑海中盘旋。

20世纪60年代,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接纳了来自上海等地的3000名南方孩子。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几个月大,最大的也只有七岁。惠幸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给"国家的孩子"创造最好的生长环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收养人的政治背景、经济条件作出了严格规定。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被阿拉善家庭领养的"国家的孩子"有30余位,惠幸福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惠幸福曾将自己的血样寄到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但一直未能匹配成功。今年11月初,他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重新采集了血样。11月19日,他终于收到了锡林郭勒盟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的"亲缘关系确认书":经比对并结合背景调查,惠幸福、严时忠、严思军、严月琴符合全同胞关系。

这份迟到的确认书,让惠幸福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带着17位亲人踏上了寻亲之路。在认亲仪式上,大哥严时忠激动地说:"这是我们严家最幸福、最美好的一天,我们要谢谢幸福兄弟,64年了,我们找他就像大海捞针,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历尽艰辛万苦,跨越2500多公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团圆。"

惠幸福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岁月更迭,爱与家庭永远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归宿。他用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也不是地位的显赫,而是能够在生命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根,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体会到被爱的滋味。

如今的惠幸福,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两个家,一个在内蒙古,另一个在浙江。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我一直相信自己会幸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