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从正确笔顺开始
教育部发文: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从正确笔顺开始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指出当前中小学生存在书写姿势不标准、笔画笔顺不规范等问题。为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教育部提出八项具体措施,包括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优秀汉字文化等。
正确的汉字笔顺是写好字的基础。根据《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汉字笔顺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 先横后竖,如“十”字
- 先撇后捺,如“人”字
- 从上到下,如“三”字
- 从左到右,如“川”字
- 先外后里再封口,如“国”字
- 先中间后两边,如“水”字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例如,“凹”字的第一笔是竖,“凸”字的第一笔是短横。复杂字需要按层次分组书写,特殊笔顺可参考《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
掌握正确的笔顺后,还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部提倡“提笔就是练字时”,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不仅能帮助写出好字,还能预防近视和脊柱侧弯。
对于如何练好字,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使用专门的练字帖。例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笔顺描红生字帖,包含了所有基础汉字的笔顺、拼音、部首和结构,方便学生系统学习。
坚持每天练习。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或在家自主练习,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写字训练。
注重细节。从基本笔画开始练习,逐步过渡到整字的结构和布局。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使字形美观大方。
利用数字化资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书法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规范汉字书写不仅仅是学习任务,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练字,学生不仅能提高书写能力,还能深入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学校要优化育人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在校园内展示优秀书法作品,营造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
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书写习惯,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书写习惯。